如果长时间的不运动,突然大负荷的做剧烈的运动,的确有可能会造成蛋白尿的现象,这是因为突然剧烈的运动有可能会导致肌肉的溶解,而溶解的肌肉产物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出去,这个时候查尿液就有可能会发现尿液中有尿蛋白、尿潜血等现象。 但是这种问题一般经过补水、碱化尿液等措施以后,一周左右的时间,患者的尿常规就能够转阴,就能够正常。如果患者尿常规的问题仍然存在,尿蛋白没有消失,就可能使肾脏小球本身的疾病。
蛋白尿两个加号可能是肾小球的疾病,也有可能是肾小管的问题,以肾小球疾病最为常见,各种原发或者继发的肾小球肾炎都能够引起这样的问题。 患者要进一步检查明确具体是什么原因,有可能是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造成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原则上如果不能明确病因,往往需要做肾穿刺活检明确病情,患者还要抽血查肾功能,抗核抗体,免疫功能等指标,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
一般来说,如果有蛋白尿,往往是肾脏疾病,一般为全天都有蛋白尿的情况,只是在早晨起来第一次小便,由于尿液浓缩,蛋白尿的程度可能更加明显一些。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患者24小时都会存在蛋白尿。各种原发或者继发性的肾小球肾炎都能够造成这样的问题。如果患者仅仅在某一个时间段出现这个问题,有可能这种蛋白尿与体位有关系,要考虑是否存在胡桃夹现象,需要做肾脏的静脉、腹主动脉的彩超来明确。
能够造成蛋白尿一个加号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肾脏疾病,也有可能使生理现象,比如年轻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或者剧烈的运动。 以后有可能会引起一过性的尿蛋白、尿潜血,这种情况过一个礼拜以后就能够自动消失。 但是大多数患者还是可能存在病理性的疾病,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病变都能够造成尿蛋白一个加号,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多囊肾、泌尿系统结石等等这些原因都可能会造成这种现象。 患者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做泌尿系统彩超、抽血查肾功能、做尿红细胞形态检查来大致鉴别是否为肾脏疾病原因造成的问题。
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小球或者肾小管的疾病。 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起着过滤血液的作用,血液从肾小球中经过会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过滤出去形成尿液,但是血液中的蛋白质就很难透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进入到尿液中。 即使有少量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也会被肾小管重吸收,所以当尿液中有蛋白质可能是肾小球病变导致蛋白质漏出过多或者是肾小管疾病。 大多数情况下是肾小球的疾病,而且尿蛋白越多越提示是肾小球的疾病比如原发性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等。
尿液发黄有可能是患者处于炎症或者由肿瘤等问题导致身体代谢比较旺盛,红细胞以及肌肉组织溶解以后就会造造成尿液的发黄,肝功能的疾病也可能会造成尿液发黄。 尿液发黄的问题要查尿常规看是否有疾病,尿常规显示有蛋白尿往往提示可能本身是存在肾脏的病变,要针对肾脏的病因进行治疗比如糖尿病就能够造成蛋白尿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慢性肾炎的患者出现蛋白尿可能需要使用激素类进行治疗,如果患者肝功能正常对于尿黄本身来说并没有特殊治疗措施。
存在梅毒的患者做肾移植手术本身是问题不大的,肾移植手术可以完成,但是做完肾移植以后患者要长期口服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这些药物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导致身体内潜伏的一些病原体复发,就有可能导致梅毒的复发,所以这样的患者做肾移植以之前要使用长效青霉素类的药物彻底控制梅毒螺旋体的活动性。 做完肾移植后也要密切监测梅毒的活动情况,要定期门诊随诊,医生需要控制免疫抑制剂与梅毒之间的平衡。
泡脚是不会导致蛋白尿的。蛋白尿往往是存在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或者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各种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可以导致蛋白尿,这是蛋白尿最常见的原因。 而一些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也可有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包括糖尿病,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这些疾病也可能会导致继发性的肾小球疾病,引起蛋白尿药物。 食物中毒,高血压,痛风,这些原因也能够造成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出现轻到中等程度的蛋白尿。
蛋白尿,实际上是一种临床的症状,往往是因为肾脏疾病导致尿液中存在蛋白质,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体的尿液中也有少量的蛋白质,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会超过0.15克。 要确诊尿蛋白阳性,需要做以下一些检查就可以明确,包括尿常规,正常的情况下,尿常规中尿蛋白是阴性,尿蛋白阳性尿蛋白越多,其尿蛋白的加号就越多。 但是这只是半定量的检测方法,更为准确的判断尿蛋白的多少,需要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尿液中有蛋白质,一般来说并不会导致尿液明显的发臭,尤其是新鲜的尿液更不会有尿臭的现象。 但是由于尿液中有蛋白质,在排出人体以后,尿液放置一段时间这些蛋白质就有可能会被细菌分解从而产生臭味。 尿蛋白往往提示有肾脏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泡沫的增多,大量的蛋白质被漏出以后会引起血浆中的白蛋白水平下降,也会造成肢体的浮肿。 主要是双下肢以及颜面部等部位,一般不会造成尿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