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如何治疗,分不同的情况: 首先,大多数说的肾囊肿,指的是单纯性的良性肾囊肿,这种囊肿数量不多、体积不大,而且生长速度很缓慢,不至于对肾脏造成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早期的时候,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其次,囊肿体积持续增大,当彩超提示肾囊肿直径超过五厘米以上,可以考虑做肾穿刺,像囊肿内注射硬化剂、抽取囊肿内的液体等方法,缩小囊肿。 另外,直径超过十厘米以上,可以手术切除囊肿。如果囊肿出现破裂出血,可以使用止血药,出血以后引起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
一般来说,肾脏很难以有发热的感觉。因为肾脏内没有神经支配,感觉不到有发热或者疼痛的症状。 所以即使有肾炎、肾衰竭,哪怕是尿毒症患者的肾脏的感觉都不会存在。这个区域有发热的感觉,要排除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的结石以及肾盂肾炎,所以需要查尿常规做泌尿系统的彩超。 如果没有问题,可能是腰大肌劳损或者是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骨科系统的疾病。
肾脏的囊肿主要是因为肾小管局部膨大形成密闭的腔室内含有浆液性的液体,这种囊肿与患者年纪有关年纪越大发生是囊肿的概率越高,但是好在肾囊肿一般不至于造成严重的影响。 特别大的肾囊肿要进行处理,但是使用理疗这样的方法对于肾囊肿不会有治疗价值,不会缩小囊肿的。 一般来说如果囊肿的直径超过五厘米以上,可以做肾穿刺抽液来缩小囊肿,直径超过十厘米以上可以做手术。
肾脏位于腹膜后,肾脏的投影在第12根肋骨与脊柱相交叉的区域。这个地方疼痛有可能是肾结石,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腰大肌劳损或者是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问题。 患者打嗝这个区域就疼痛,考虑与肾脏的关系不大。建议患者就诊正规医院的骨科,做腰椎的磁共振和和泌尿系统的彩超检查,明确情况以后好做进一步的处理。
实际上,现代医学并没有肾凉这个概念。但是各种肾脏病的确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四肢的浮肿,主要包括各种原发性或者继发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等情况。 患者需要查尿常规、抽血查肾功能,查尿红细胞形态以及做泌尿系统彩超这几项检查来明确肾脏到底有没有疾病。如果这几项检查均为阴性,那基本上排除肾脏问题。 如果某一项或多项检查存在阳性的指标,需要进一步检查评估到底是什么类型的肾脏疾病。
如果肾脏的区域出现明显的疼痛的症状,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泌尿系统的疾病,实际上能够导致肾区疼痛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是泌尿系统的结石以及肾盂肾炎的情况。泌尿系统的结石往往会造成剧烈的疼痛,会向会阴部放射,患者还可能会伴有血尿; 肾盂肾炎的患者一般会有腰疼,发烧的症状。除此以外,这种疼痛可能是骨科系统的问题,比如患者存在腰大肌劳损或者椎间盘突出,这些骨科系统疾病是肾区疼痛更为常见的原因,所以患者应该到正规公立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明确诊断。
肾脏有毛病的确容易造成颜面部的浮肿,包括各种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竭等等病情的情况下,患者出现双下肢以及颜面部浮肿是非常常见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颜面部浮肿的患者都是肾脏疾病所致,肝脏、心脏以及甲状腺疾病都可能会引起脸部的浮肿,低蛋白血症也能够造成这种现象。 如果患者脸部浮肿同时伴有红肿热痛,可能提示有炎症反应,甚至患者睡眠不佳的时候也可能会出现浮肿。
肾脏疾病的确能够引起脚肿,脚肿也是肾脏疾病常见的表现。各种肾炎、肾病综合症、肾衰竭都可能会造成这样的症状。 主要的病因是因为肾脏排泄水分能力下降,以及肾脏疾病的情况下,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造成钠水潴留引起的症状,但是浮肿与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一定成正比。判断肾病的严重程度还是需要依赖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脏穿刺病理检查以及抽血查肾功能这些指标来判断。
肾病综合症指的是患者存在大量尿蛋白,导致血浆中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下,造成胶体渗透压下降,所以血管内的水分会向血管外转移。而浮肿是肾病综合症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体现的部位就是双下肢以及颜面部,但是也有的患者会出现全身浮肿。 对于仅仅有脚踝浮肿的患者来说,浮肿没有超过膝盖,没有引起心力衰竭,一般不主张积极利尿消肿,需要使用激素等药物控制肾病综合症这个病因。但是如果患者血压居高、出现胸闷气短的心力衰竭的症状,那需要使用利尿剂消肿、缓解心脏的压力,甚至还需要透析来超滤脱水减轻负重。
浮肿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特征,但是浮肿并不是治疗的主要目标,一般来说对于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但是病情的评估并不包括浮肿的严重程度,一般需要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抽血查肾功能,对于肾功能损害严重的患者往往还需要做肾穿刺活检。 根据上述的这些检查来明确治疗方法,比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在肾衰竭的早期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高度浮肿,比如出现全身浮肿,可能需要使用利尿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