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黏膜菲薄是很容易出现鼻出血的症状的,对于患者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有喜欢抠鼻的坏习惯,如果反复抠鼻容易引起鼻黏膜的损伤,从而导致鼻腔出血,长期这样容易形成鼻腔血管瘤,这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在鼻腔出血止血后,患者可以用金霉素软膏涂抹鼻腔,可以起到局部消炎及保护破损创面的作用。如果患者感觉鼻腔干燥,这时更不能抠鼻,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保持鼻腔的清洁和湿润。
耳朵里如果有血痂附着,可以用滴耳液浸泡将其软化,比较常用的滴耳液有碳酸氢钠滴耳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或者洛美沙星滴耳液等。耳朵里有血痂大多数是掏耳过度用力造成的,血痂软化后可以到医院请医生用生理盐水将其冲出。 如果耳道破溃,首先要做的就是耳道不要进水污染、不要再掏耳以免引起耳道的感染要保持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如果伴有耳道疼痛可以口服消炎药。
耳朵里的血痂大多数是可以自行脱落到外部的,偶尔也会有部分血痂脱落后进入外耳道深部,引起相应的症状。耳道皮肤破损后,外耳道会有血痂形成。 当破损皮肤完全愈合后,血痂会自行脱落,随着头部的运动,有些血痂会从外耳道口掉落,也有些血痂会落到外耳道深部。落入外耳道深部的血痂,如果紧贴鼓膜或者随着头部运动反复撞击鼓膜的话,患者会有耳部闷胀感或者“咚咚”的撞击声,此时需要用生理盐水冲洗耳道,血痂冲出后,上述症状会自行缓解。
小儿喉炎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比较常用的药物是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如果上述药物过敏,可以使用大环内酯类。 激素类药物主要是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等。根据病情较重,选择给药途径,症状轻者可以口服给药,症状重者则需要采用静脉输液治疗。另外,激素类药物还可以采用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
哺乳期的妈妈如果得了中耳炎,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外耳道的干燥,避免进水污染加重病情。如果鼓膜没有穿孔,可以口服抗生素来对症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抗生素,外耳道还可以滴酚甘油滴耳液。疼痛明显者,可以口服激素类药物。 如果鼓膜穿孔,需要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分泌物,然后滴氧氟沙星滴耳液浸泡,同时口服抗生素,用药期间需要暂停哺乳。
耳朵响最常见的是神经性耳鸣,有时是一侧耳朵响,有时是两侧,有些还会伴有听力下降、头晕、呕吐等症状。 对于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可以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扩血管、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神经性耳鸣的治疗效果各不相同,目前临床上没有明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颅内或者耳内占位性病变,也会引起耳鸣的症状,一旦确诊有占位,首选手术治疗。
耳膜穿孔疼,最常见于外伤后耳膜穿孔和急性中耳炎的耳膜穿孔。外伤造成的耳膜穿孔,患者除了疼痛以外,还会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这时就需要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进水污染引发急性中耳炎,同时还要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外伤造成的耳膜穿孔绝大多数在1~3个月内可以痊愈,不能痊愈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中耳炎导致的鼓膜穿孔,患者也会有疼痛的症状,除了疼痛以外,耳道会有分泌物流出,这时需要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然后滴氧氟沙星滴耳液浸泡,同时口服抗生素,通过上述治疗,大多数穿孔的鼓膜能够愈合,不能愈合的患者则需要手术治疗。
反复的喉咙痒咳嗽,首先考虑可能是得了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咽喉炎患者除了喉咙痒咳嗽症状以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咽部异物感、烧灼感等症状,但是这些患者一般少有咳痰症状。 治疗上,首先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其次要口服一些治疗咽喉炎的中成药。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鱼虾海鲜等食物。平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反复受凉感冒。
如果感觉耳朵漏气,绝大多数要考虑是鼓膜穿孔了。造成鼓膜穿孔的原因比较常见的有两个,首先是炎症引起,包括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道会有分泌物流出,这时需要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然后滴氧氟沙星滴耳液浸泡,同时口服抗生素。 通过上述治疗,大多数穿孔的鼓膜能够愈合。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都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另一个造成鼓膜穿孔的常见病因就是外伤,这种情况下需要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同时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绝大多数在1~3个月内可以痊愈,不能痊愈的患者也需要手术治疗。
喉咙下部有梗塞感,绝大多数是慢性咽炎引起的,可以口服一些治疗咽炎的中成药物,平时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饮温水,注意保暖。 如果伴有咽痛症状,还需要添加抗生素来对症治疗。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或者头孢类,如果有过敏的话,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或者喹诺酮类药物。如果口服药物3~5天没有明显好转的话,最好可以去医院请医生检查一下,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个电子喉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