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三个月的宝宝来说,由于其原始反射向主动反射正在过渡,所以说宝宝在扶着站立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脚尖着地的情况,因此,当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应该先给孩子检查一下肌张力水平,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肌张力过高的问题。 同时也要检查一下孩子的足背屈角是否正常,是否有足背屈角过高,如果不存在肌张力的问题和足背屈角的过高。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一下孩子的大运动发育是否正常,如果这些全部都是正常的,家长不用太紧张,平时给孩子多按摩足底,注意观察,随访就可以。
宝宝如果突然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要注意两个情况: 第一、就是孩子是不是存在滑膜炎的情况,可以先给他拍一个片子看看,排除骨头的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建议卧床休息一周左右,以后多数会自然好转。 第二、就是考虑神经系统方面的问题,如果宝宝仅1到2个星期有病毒感染病史,同时又出现了这个问题应该考虑存在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应进一步做脑电图、肌电图、头颅磁共振以后进一步明确,如果考虑和病毒感染有关应该进一步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
宝宝的腿在走路的时候,如果突然有点瘸,一般考虑两个原因。 首先就是要考虑外科因素,注意有没有骨头的问题或者关节的异常,应该尽快检查一个片子看一下,排除骨头问题以后考虑滑膜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应该注意卧床休息,一般一周左右能自然好转。 第二就是要注意近期是否存在病毒感染,如果孩子近期存在病毒感染,考虑和神经系统有关系,应该尽快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同时抗病毒治疗,在一周左右以后多数也能有所好转,这种情况建议先医院就诊检查清楚。
对于一岁的宝宝,肚脐位置已经完全愈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发红的情况的。 如果出现了肚脐发红,考虑局部炎症。可以用碘伏拿棉棒蘸取以后,在肚脐位置彻底消毒,每天3到4次。如果经过消毒以后,肚脐发红完全消退,暂时不用做其他特殊处理。还要注意过敏,有的宝宝可能是因为接触了某种过敏的东西,而导致皮肤发红。像这种情况下,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就可以逐渐缓解。
婴儿如果出现了摔头,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 如果孩子在摔倒以后出现了频繁的呕吐,特别是喷射性的呕吐或者是孩子精神出现了问题,比如说出现了烦躁不安,嗜睡,哭闹不安,精神不好等情况,或者是孩子频繁的用手拍头种情况多考虑存在颅内问题,尽快带孩子到医院的外科做一个头颅CT,看一下是否存在颅骨的骨折和颅内的异常。 如果孩子摔倒以后并没有这些临床表现,精神良好,在家继续观察三天左右就可以了。
两岁的宝宝如果走路呈现明显的内八字和孩子早期生长发育比较快,但是没有及时补充足量钙和维生素D造成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这种情况建议先给孩子检查一下骨密度、血钙水平、血维生素D水平,根据检查情况如果孩子的骨密度和维生素D比较低,建议仍然是按照大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缓解孩子的症状。 同时需要在孩子在医院做一个步态分析看一下,据孩子步态分析的结果看,是否需要进行支具治疗。
两岁的宝宝突然间从高处摔下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根据孩子摔伤部位的不同做不同的检查。 如果孩子是头部损伤或者孩子同时伴有精神不好、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情况应该及时给他检查头颅CT或磁共振排除颅内的问题,如果孩子是因为四肢或躯干部着地同时伴有肚子不舒服或者四肢的行走运动障碍,需要及时给孩子做腹部彩超或拍片看一下是否有骨头的问题或内脏出血损伤的异常情况存在。
刚出生的宝宝小腿位置都是有一点弯的,大约在孩子九个月以后两侧小腿会逐渐变直,开始能够站立行走。 所以说在早期宝宝的腿都是有点弯的,这个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太紧张。 如果说宝宝小腿的弯曲程度过大,或者两侧的脚出现了严重的内翻,也就是说宝宝腿的弯曲程度影响到了宝宝的生长发育。 这种情况建议先从外科拍一个片子看一下,根据拍片的情况,看是否需要早期在骨科进行矫正和治疗。
宝宝在走路或行走的时候摔倒,头上鼓起一个包,要用冰块或凉水冷敷,防止包块进一步扩大。 如果存在精神不好、嗜睡、呕吐,特别是频繁的呕吐,以及烦躁不安等,需要及时检查CT或头颅磁共振,明确有无颅内问题。如果各项反应良好,没有刚才这些情况,可以在冷敷以后,注意观察就可以。一般3到5天以后,没有其它问题,就不要紧了。
对于新生儿来说,正常吃奶时间在10到15分钟之间,如果宝宝吃奶速度明显变慢的话,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就是要注意母乳是否足够,如果存在母乳不够的情况,孩子吃奶时间可能会比较久,这个时候要及时增加奶粉。 第二就是要注意宝宝,是不是存在肺部感染,如果有肺炎的情况下,孩子影响呼吸功能,吃奶也会比较慢。 第三就是要注意排除孩子心脏的问题,孩子心脏听诊有明显杂音,也要注意,因为先天性心脏病而导致的吃奶慢的情况。 如果宝宝这些问题都筛查过,没有的话,还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存在一个口腔的异常。因此,最后我们也要看一下孩子的口腔内是不是存在像一些高腭弓或者舌系带的问题而导致孩子吃奶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