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眼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眼科显微手术,尤其是白内障、眼外伤。
白内障手术的麻醉主要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多采用表面麻醉,也就是滴表面麻醉的滴眼液。每5分钟一次,连续点三到四次,就可以达到很好的麻醉效果。对于感觉表面麻醉效果不好或者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眼周注射,或者球后注射麻醉药品来辅助麻醉的效果,便于手术操作。 除了上述麻醉方式,还有一种全身麻醉,比较少用。
白内障手术预后,主要取决于是否伴有其他眼病或全身疾病。 如果没有其他的眼病和全身疾病,则术后预后较好,视力恢复较为理想。如果白内障伴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如青光眼、角膜病和视网膜病变等,或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控制不佳时,则预后较差,视力恢复往往不理想。 白内障术前要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术前和患者沟通,术后要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在白内障手术后的第二天,视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和恢复。除了视力以外,手术眼睛要想完全恢复正常,大约需要一到三个月左右。 在这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术眼沾水,避免进食辛辣食物;还需要每天点消炎的眼药水和眼膏,预防感染和消炎治疗,无特殊情况,一般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停药。但是,眼睛完全适应人工晶体,需要大约三个月左右。
白内障手术的恢复期主要是注意用眼,避免脏水进入眼内;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按时用眼药水;定期复查,不要熬夜饮食,主要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果有全身病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心脏病、肾脏病、干燥综合征、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应该积极的治疗原发病。 同时还应该关注视力的情况。如果有眼红、眼胀、异物感、烧灼感、怕光、流泪、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应该去眼科做一下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对症治疗,定期复查。
白内障手术后又发现视物模糊,这种情况最多见的是晶状体的后囊发生了混浊。 白内障是晶状体的混浊,如果混浊严重影响视力应该手术治疗。手术是将混浊的晶体摘除,再植入人工晶体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手术后发生视物模糊,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看是不是晶体后囊浑混浊,如果晶体后囊混浊打一个激光完全可以恢复视力。 如果是眼部病变造成,比如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造成,那么就要根据情况来做治疗。
白内障手术后眼前有黑点一般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玻璃体混浊,特点是眼前有飘动物的黑点,不影响视力。一种是视网膜的病变,应该去眼科做一下检查,根据检查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如果是玻璃体混浊,不影响视力,可以用一些眼药水和口服药进行治疗,比如氨肽碘眼药水、卵磷脂络合碘片口服。如果是视网膜的病变,应该积极治疗视网膜病变。还应该注意全身病变的情况,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白内障手术后眼睛红肿,考虑是术后并发了炎症感染,需要进行抗生素抗炎治疗。 局部可使用抗生素激素类的滴眼液点眼,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睡前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如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等,配合口服消炎药物。 并注意休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术眼沾水,预防感冒。对于症状严重的,可以进行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炎治疗。
白内障手术后有近视,应该正确的验光配镜治疗。 近视是看近清楚,看远模糊。白内障手术发生了近视,主要是晶体植入的计算,预留了近视度数造成的,或者是由于手术后其他原因造成。 白内障是晶状体的混浊,混浊的晶状体会影响视力,应该手术将晶体摘除,再植入人工晶体。人工晶体要经过精密的计算,有的要求预留近视度数,有的要求预留远视度数,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平时应该注意用眼,减少近距离操作,避免过度用眼,避免眼的疲劳。
白内障的手术风险不大,是属于微创手术。 白内障是晶状体的混浊,晶状体混浊如果严重就会影响视力,一般情况下视力会小于0.3。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就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将混浊的晶体摘除,再植入人工晶体。 手术前应该做好认真的手术前检查,若有全身病变应该控制好全身病变。若有眼部其他病变要权衡利弊进行考虑,综合判断。手术后应该正确用眼,按时滴眼药水。定期复查,关注视力情况。
白内障的手术目前技术比较成熟,风险一般不大,最严重的就是眼内炎、角膜失代偿、晶体脱位、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 白内障是晶状体的混浊,混浊的晶状体就要严重的影响视力。手术是将混浊的晶体摘除,再植入人工晶体,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白内障手术前检查符合手术标准,手术后一般都可以程度不同地恢复视力;如果有全身病变,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心脏病、肾脏病,就要影响眼部的问题。所以说手术前就应该注意,手术后也应该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