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儿童呼吸疾病、慢性咳嗽、慢性哮喘及过敏性咳嗽的治疗。
孩子五个月还不会翻身是需要警惕的,正常情况下宝宝五个月翻身是没问题的。若宝宝五个月还不能翻身,需去儿科运动方面的康复专科进行专业评估。评估是先天性的动作发育迟缓,或颅内的问题,如出生时缺氧、窒息等,或是单纯的没有经过训练,发育比较延迟。以上都需进行专业评估,所以孩子五个月还不会翻身需要警惕。
小孩张嘴睡觉,主要是通过口腔呼吸,会导致:1、空气的过滤会受影响。鼻腔呼吸是得到过滤的,口腔呼吸就没有对于细菌病毒的过滤。2、长期用口腔呼吸,可能对面部、口腔的形状、牙齿的发育有影响。要找到口腔呼吸的根源,是否由于本身的腺样体的发育,或严重鼻炎引起鼻腔不通,或咽喉腺样体堵塞。评估是否需治疗。
手足口病疫苗的接种是没有特定的时间限制的,一般出生后6个月开始,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具体要看宝宝所处的环境,如周围环境处于高风险,如有同样的幼儿园等,宝宝可以进行接种。手足口疾病是自限性疾病,绝大多数是轻症的,极少数是重症的。接种疫苗后可避免轻症发展为重症。
婴儿睡觉前哭闹,主要是由于婴儿的神经系统烦躁、兴奋性高,要排除宝宝是否有维生素D的补充不足。维生素D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很重要。特别是有活性的维生素D补充不足时,宝宝会出现烦躁、哭闹、极度的睡眠不安、容易醒。还可能出现晚上出虚汗、掉头发、食欲变差,进一步可引起骨骼变化。出现症状时,需及早预防、补充。
儿童的生长痛是生理现象,无需进行治疗或处理。只需对儿童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钙含量丰富的牛奶、鲜奶制品等。儿童有生长发育的高峰时期,如7、8岁到青春期,开始生长发育,长骨生长。过程中可能由于钙、磷跟不上骨骼的生长,出现生长痛。营养充足时,生长痛会随着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过后得到缓解,不是真正的疾病。
小儿的消化不好即消化不良、积食,是小儿常见的问题。出现时应:1、检查喂养方式,饮食是否做到均衡全面。2、适当的用帮助消化的中成药。3、配合中医治疗,如推拿、理疗。也有比较好的帮助。由于小儿的消化系统还处在发育阶段,所以容易出现消化不良。
不是所有的拉肚子都要更换奶粉,宝宝拉肚子有很多因素:1、消化不良,可给予促进消化、健脾胃的药物。2、肠炎,需在儿科进行专业治疗。3、乳糖消化不良或奶粉过敏,严重的情况下需更换特殊配方奶。所以单纯的拉肚子需找到原因来综合判断情况。出现拉肚子就更换奶粉是不科学的,需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4个月的婴儿,按照标准的身高应该达到60cm。大部分宝宝出生都是50cm,然后到4个月时,大约60cm。真正的身高差异是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比如到3岁后,7-8岁或到青春期。若比同龄的身高矮得比较多,要进行专业的检查。但是对于几个月的婴儿,应该关注的不是身长,而是营养和体重。
5个月宝宝发烧38度5是中度发烧,可口服退烧药,目前是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为主要成分的药物。38度5以上,服用退烧药后4-6个小时内无法退到38度5以下,可再次服用。期间配合物理降温。对于5个月的宝宝除适当喂温开水外,还要进行温水擦浴或洗浴。
5周岁的儿童,绝大部分疫苗初次接种已完成,主要是复种流行性乙型脑炎。到幼儿园,手足口病疫苗,以及非法定疫苗,可结合自身情况接种。多数疫苗的初次接种,在1岁前完成。以后主要进行复种,如:1.3岁、7岁、12岁复种卡介苗。2.4岁复种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3.每年都复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开灯睡觉对宝宝本身是没有危害的,但是不要养成这种习惯。睡眠时大脑是处于休息状态的,各部分传回来的信息都停止。若开灯睡觉,光源刺激对视觉的影响,会不断传进大脑,造成大脑无法充分休息。养成习惯可造成大脑过度兴奋,睡眠质量低,不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所以在宝宝睡觉时,需减少声光的刺激。
宝宝发烧37.8度属于低热,暂时不要服用退烧药。可先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洗浴或擦额头、四肢。若体温继续升高,达到38.5度以上,需口服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若4-6个小时后仍退不到38度以下,可再次服用。在38度前,可以多喝温开水,配合物理降温。继续升高时,才考虑吃退热药。
7岁小孩的睡眠没有固定的时长。但是对于7-8岁的小孩,一般晚上8、9点上床睡眠,睡到早上8点多,大概十多个小时。有些宝宝还要午睡,加起来有十几个小时。但每个儿童的睡眠时间不同,大体上是在这个范围内。儿童的生长发育在睡眠期开始,生长激素分泌较旺盛,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多大开始使用安抚奶嘴,没有确定的年龄,尽量是不使用。若宝宝喂养良好,充足睡眠,活动也会比较好,吃饱后会睡觉或玩。若有哭闹可能是:1、吃得不够或不舒服。2、缺乏维生素D,宝宝较烦躁、睡眠不稳、易出虚汗。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安抚奶嘴后,宝宝易造成心理依赖,还有长期使用后无法脱离,这是不好的。
6个月的宝宝奶量是不能定量的。6个月的宝宝已开始添加辅食,此时配合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按需喂养原则,无需定时定量。宝宝每一餐吃的奶或辅食的量,是不定的。因为宝宝的消化功能不稳定,吃饱后会不愿再吃或安静睡觉,不可定量喂奶。若定时定量喂养,过量易造成宝宝消化不好,增加胃肠道负担,不够则造成宝宝饥饿。
宝宝的辅食,应从出生后4个月开始接触淀粉类食物。在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是不科学的。宝宝从4个月开始会有少量的淀粉酶分泌。需给予淀粉类的,如稀的米糊、粥,让宝宝适应消化淀粉类的食物。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6-7月时可给予全粥,包括蔬菜、肉糜,少量的盐。从少到多,由单一到多种的添加辅食。
宝宝出生大多是50cm左右,在宝宝刚出生时就关注身长,是不科学的。身高的发育高峰,与遗传因素、营养状况有关,主要是遗传因素。在以后的年龄里,如7-8岁到青春期,开始生长发育的高峰,出生后也会增长较快。刚出生的孩子无需关注身长,而应关注体重增长及喂养的情况。
安抚奶嘴可以含着睡,是比较安全的。若宝宝合理喂养、有充足的营养及日光照射、睡眠,宝宝是比较舒服的,哭闹较少。若宝宝出现烦躁、哭闹,家长用安抚奶嘴是有一定效果的,因为宝宝生来具有吮吸反射。但是也可能有不好的影响,如宝宝长期依赖安抚奶嘴。这对以后的成长、心理等有无影响,有待研究。
检测宝宝的微量元素,是用抽血验血清的方法。部分通过头发检测的方法,是不准确的。临床上微量元素缺乏,通常是由特殊的遗传代谢病引起。除非出现特殊症状,否则不要过度依赖检验微量元素来判断宝宝的营养状况。应增加宝宝的食欲,合理的营养补充来避免营养元素缺乏。营养元素是多样的,不单有微量元素。
宝宝生后15天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即鱼肝油。宝宝在出生后需大量的维生素D,除口服补充外,适龄时还需合理的添加辅食,加上充足的日光照射。部分维生素D是通过日光照射,转化为活性的维生素D。这些补充维生素D的手段,都很重要,要配合使用。若口服维生素D后不加其他辅助,通常会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