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牙周病诊断治疗
牙周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牙缝刷。吃东西时尽量不要吃过于坚硬的食物。 3、可通过戒烟、放松心情、减缓焦虑、积极治疗全身疾病,来减少牙周病的风险因素。
大多数牙周炎牙槽骨水平吸收患者,在牙周感染控制良好的情况,可与非牙周炎患者一样进行种植治疗,但具体需视牙槽骨吸收程度而定。 若牙槽骨的骨量较充足,可直接进行种植治疗。若牙槽骨吸收较多,可酌情进行植骨手术。若进行增加骨量治疗后,仍未达到种植的标准,可酌情考虑其他替代修复方式,如固定义齿、活动义齿等。
牙周病就是指牙齿周围组织所产生的疾病,最为常见的两大类疾病就是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龈炎临床表现是牙龈的红肿、松软以及出血,通常不伴有牙周组织的实质性破坏,因此可以治愈。牙龈炎如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牙周炎,会出现牙龈萎缩、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如不加治疗控制,就会逐渐导致牙齿的松动,直至脱落。
牙周炎牙齿松动不一定要拔牙,必须判断导致牙齿松动的原因。 如果牙齿松动是由于牙周脓肿等急性炎症导致,急性炎症过后,牙齿松动可恢复。如牙齿松动是由于咬合创伤导致,控制牙周炎症后,进行咬合调整或正畸治疗,也可保留患牙。如牙齿松动是由于牙槽骨吸收引起,就需根据骨吸收的程度来进行判断。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红肿、质地松脆、出血、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以及龈沟液的渗出增加等。 随着炎症的进一步进展,牙齿的附着水平丧失,局部会有牙周袋的形成,并伴有牙槽骨吸收。牙槽骨吸收会导致牙齿松动,严重时甚至会移位或者自行脱落。同时牙周病发病的晚期,可能有患牙的疼痛、溢脓、口腔异味等并发症出现。
牙周病会危害口腔健康及全身健康。 1、危害口腔健康:会导致局部的牙龈红肿、疼痛、出血,牙槽骨吸收,牙根暴露,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咬合功能。还会导致牙周溢脓,口腔异味等。 2、危害全身健康:如影响消化功能、导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困难、孕妇发生早产和低体重新生儿的风险增高等。
种植修复的好处如下: 1、能够很好的恢复牙齿的功能,基本上近似于天然牙的咀嚼效率。 2、不需要磨除旁边健康的牙齿,对天然牙没有其他伤害。 3、就像天然牙根一样扎根在口腔里,具有很强的固位力与稳定性。 4、可达到整体的协调和美观。 5、不需要频繁摘戴清洁,更舒适方便。
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的原因如下: 1、牙槽嵴吸收使牙周支持组织减少,是牙松动最主要的原因。 2、当有牙周炎的牙齿同时伴有牙合创伤时,可使动度明显加重。 3、牙周膜急性炎症,如急性根尖周炎或牙周脓肿等,可使牙明显松动。 4、牙周翻瓣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部分骨质去除,牙齿有暂时性动度增加。
牙周炎引起牙齿松动,拔了后是否能种植牙,需视患牙牙周破坏程度而定。 如果患牙过于松动,牙周缺损的程度严重,疾病难以控制,或即使暂时控制感染,也难以维持长期疗效,或不能行使功能,应拔除,考虑种植修复。但若进行增加骨量治疗后,仍未达到种植标准,可酌情考虑其他替代修复方式。
牙周病最为常见的两大类疾病就是牙龈病和牙周炎。 1、牙龈病:临床表现是牙龈的红肿、松软以及出血,出血最常表现是刺激下的出血。 2、牙周炎:牙龈炎进一步发展会形成牙周炎,牙周炎时出现附着丧失、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如不治疗控制,会逐渐导致牙齿松动,直至脱落。
牙周病的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初期病损:为初期牙龈炎,可视为正常生理状态。 2、早期病损:为早期牙龈炎。 3、确立期病损:牙龈炎已确立,且牙龈炎症开始加重。 4、组织破坏期也是晚期病损:随着确立期病损继续发展,菌斑继续向根方延伸,并在牙周袋内的厌氧生态环境下繁殖,可能会造成牙槽骨吸收。
牙龈炎和牙周炎都是牙周疾病的表现。牙龈炎是牙周炎的早期发展阶段,所有牙周炎的病人一定会有牙龈炎,但是牙龈炎病人不一定都进展到牙周炎。 牙龈炎是可逆的,通过洁治和刮治,炎症即可控制。而牙周炎是一种不可逆的病损,发生后要积治疗彻底,并且认真保持口腔卫生,牙周炎才能被控制。
牙周病选择牙周手术,还是直接做种植牙,需要根据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判断,但总的原则是尽量保存天然牙。 对于重度牙周炎的患牙,在完成基础治疗后,如经过评估牙周手术效果好,则建议行牙周手术。牙周手术效果好的情况下,保留自身牙齿比种植牙齿更好。若牙周治疗效果预期不佳,建议直接拔除后种植。
牙周炎牙齿松动能否正畸,要根据牙齿松动情况判断。 如牙齿松动不明显,检查牙槽骨吸收未超过牙根一半,在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后可行正畸。如患牙松动严重,牙槽骨吸收已经超过根长一半,需判断可否通过牙周手术,增加患牙的牙槽骨量,或者可否通过正畸治疗改善咬合,稳定患牙。如果可以则酌情正畸,如果不可以不建议正畸。
牙周病不一定需要做龈下刮治。 大多数牙龈炎患者通常通过洁牙就可以控制炎症,不需要做龈下刮治。而一些牙龈炎症比较严重,且龈下牙石较多的患者,则可以进行龈下刮治,进一步去除位于龈沟内的牙石。牙周炎患者则常规需要进行龈下刮治。
牙周炎不可以根治。 如果在患有牙龈炎的时候就及时的治疗,定期维护,牙龈炎是能够治愈的。但是当进展至牙周炎时,炎症可波及牙龈软组织以及牙齿深部的支持组织,牙槽骨会有吸收,病变严重时可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通过治疗也只能被控制,难以根治。
牙周病的预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个人牙周病预防的意识,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2、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 3、注意饮食均衡,吃东西时尽量不要吃过于坚硬的食物,减少牙周组织咀嚼的负担。 4、消除促进疾病发展的因素。 5、定期口腔检查和进行专业牙周维护。
牙周病的治疗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牙齿、咬合调整、药物治疗等。 2、手术治疗:牙周病变严重,必要时实施手术治疗。 3、正畸及修复或种植治疗:牙周感染控制后,可行正畸或修复、种植治疗。 4、维护治疗:即为定期复查。
牙周病缺牙能不能种植,需视缺牙后牙槽骨吸收程度而定。 大部分牙周炎患者在牙周感染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与非牙周炎患者一样进行种植治疗。然而,由于牙周炎而失牙的患者,缺牙区往往有软硬组织缺陷,邻近缺牙区的牙也常常伴有牙槽骨缺损,这将给种植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种植治疗中要全面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牙龈出血是否需要洗牙,取决于牙龈出血的病因。 对于牙周炎症引起的牙龈出血,需要进行洗牙来治疗;如果牙龈出血是牙周炎引起的,则需要在洁牙后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来改善症状;如果牙龈出血是由于其他造血系统的疾病引起的,则不能洗牙,洗牙不仅难以改善症状,还可能导致出血不止,需要到血液科进一步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