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的中药种类很多,临床建议应根据辨证论治选择不同类型的中成药。 系统用药方面,比如防风通圣颗粒,可用于肠胃实热型过敏反应;比如肤痒颗粒,可以用于风湿热引起的过敏反应;比如皮敏消胶囊,可以用于风热型或风热夹湿型过敏反应;比如乌蛇止痒丸,可以用于风湿热困型过敏反应。局部用药方面,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膏包括丹皮酚软膏、冰黄肤乐软膏、除湿止痒软膏等。
抗过敏作用的针剂种类较多: 首先,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包括异丙嗪注射液、苯海拉明注射液等, 其次,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常见的如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等。 再者,有中药提取物,临床使用最多的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最后,还有硫代硫酸钠注射液等,必要时还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包括甲泼尼龙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等。
看头皮屑应该挂皮肤科。 头皮屑的产生主要与皮脂溢出和皮脂缺乏有关。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所致的皮脂过多,可以引起头皮和头发多脂、油腻、鳞屑增多,从而出现头皮屑的症状。皮脂分泌增多的主要原因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增高有关,也与年龄、性别有关。 皮脂缺乏与皮脂溢出相反,是由皮脂分泌过少或缺乏导致头皮干燥、脱屑,从而出现头皮屑的症状。空气的湿度、温度、年龄以及使用碱性洗涤剂等因素均会影响皮脂的分泌。
看头皮屑是挂皮肤科的。 引起头皮屑的原因众多,比如头皮糠疹、头部银屑病、头癣、脂溢性皮炎等。不同疾病所导致的头皮屑,其处理方式不一样的。为了区别上述疾病,有时需要通过相关的辅助检查加以鉴别,比如真菌镜检、真菌培养、皮肤镜、皮肤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 因此,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皮肤科进行诊治,盲目用药可能会导致症状出现加重。
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膏比较多,最常见的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包括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不同强度的药膏,使用的部位和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时还应注意其不良反应。另外,为抗组胺类药物,比如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复方苯海拉明、克罗米通乳膏等。 对于过敏反应的治疗,有时仅使用抗过敏作用药膏效果欠佳,可能需要选择系统用药。
抗过敏作用软膏的种类众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抗组胺类外用药物,包括复方苯海拉明克罗米通乳膏、盐酸氯环利嗪乳膏、多塞平乳膏等。 其次,是清凉止痒作用的药膏,常见的包括复方樟脑乳膏、复方薄荷脑软膏等。 再者,是一些中药成分的药膏,包括除湿止痒软膏、冰黄肤乐软膏等。 另外,还有一些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比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也具有抗过敏作用。 最后,是糖皮质激素类药膏,比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
壳聚糖外用以后的过敏症状并不复杂。部分患者可能对壳聚糖的外用制剂过敏,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轻度水肿性红斑,红斑边界与用药部位一致,炎症反应明显时,红斑表面可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水疱。严重时可出现大疱,常伴有剧烈瘙痒,炎症消退后可留下色素沉着。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止血、吸附作用,促进创面的恢复。对壳聚糖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含有壳聚糖的外用制剂。
咖啡过敏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症状。 部分患者身上可以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红斑。部分红斑可融合成片,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后期逐渐干涸。愈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还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风团,皮疹可在2~24小时之内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常反复出现,伴有剧烈瘙痒。 建议患者在过敏期间应避免使用热水烫洗,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海鲜。避免过度搔抓,不应再摄入咖啡。
咖啡过敏,可以导致多种症状。 部分咖啡过敏者躯干、四肢可出现风团,可在2~24小时之内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反复发作,还可伴有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等疏松组织部位水肿。 部分患者躯干、四肢部位可见散在分布的针头至黄豆大小的红斑,红斑可融合成片。急性期表面可见有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可形成糜烂,愈合后可留下色素沉着。
酒疹子一般5~7天可以恢复。 酒疹子指的是饮酒后产生的过敏性皮炎。轻度的酒疹子不需要特殊处理,建议可多饮水,以促进体内的乙醇的代谢,5~7天可自行恢复。重度的酒疹子应积极治疗,首选抗组胺类药物,包括依巴斯汀、奥洛他定等,还可以选择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等。 另外若过敏导致喉头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