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十二项是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癌抗原125、肿瘤抗原153、糖类抗原242、癌抗原50、血清铁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人绒膜促进腺激素、肿瘤坏死因子和β2-微球蛋白,每个肿瘤标志物其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例如甲胎蛋白,主要来源于胚胎中的肝细胞,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达不到20ug/L。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却又恢复了产生甲胎蛋白的功能,并且随着病情持续的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这样甲胎蛋白就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

肿瘤和囊肿是两种完全不相同的疾病。肿瘤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良性肿瘤,一种是恶性肿瘤,而囊肿是一种良性肿瘤。 囊肿目前的发生原因还不明确。囊肿是低密度肿块,里面是一些液体,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可以不需要处理。而肿瘤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即便是良性的肿瘤也有恶变的可能。肿瘤是必须要处理的,建议一般都是手术切除治疗。 肿瘤切除以后可以复发,而囊肿切除以后一般不会复发。

肿瘤割了会怎样,需要综合肿瘤的性质、部位以及切除的范围来分析判断。不同肿瘤性质、部位和切除的范围不同,对患者的身体产生的危害也不一样。 1、对于良性肿瘤,生长范围比较小,通过手术割了后患者就可以恢复,对身体也不会产生影响,手术复发概率也比较小。 2、恶性肿瘤多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其生长速度比较快,很容易发生转移,即使通过手术割了后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也很大。需要配合放疗来同时一起治疗,降低肿瘤复发的概率,控制肿瘤的发展,否则会加重病情。

肿瘤B超可以检查出来,通过B超可以判断出肿瘤,尤其对肝癌、乳腺癌等通过B超检查就能够了解到占位性病变。再进行手术切除以及穿刺活检了解病理,才可确诊。在B超影像学检查下能够看到肿瘤特点,比如密度不均匀、局部有钙化。 肿瘤跟基因突变有关,细胞有异常增生时就会形成新生物,这被称为肿瘤,另外肿瘤也跟环境、生物以及化学因素有关,有一部分肿瘤也跟遗传有关。 肿瘤也分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肿瘤通过手术就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手术之后也会引起扩散,后期要做好护理。

中医治疗卵巢癌方式有中药外用贴敷、中药口服、以及针刺、火针、刺血、拔罐等。 中医治疗还可以利用贯穿治疗始终,对于早期卵巢癌以根治性手术切除后,口服中药可以预防肿瘤复发,和出现癌细胞远处转移。一旦卵巢癌复发,可以同步放化疗同时,口服中药可以有效防止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 针对晚期卵巢癌患者已出现远处转移,且不能够耐受放疗的,可通过口服,外用中药调理身体。有出现腹水的患者可用中药外敷配合针刺,艾灸等治疗,控制腹水增加。

中医对晚期肝癌治疗有一定辅助效果,晚期肝癌患者可以选择中医中药治疗,也能改善患者的症状,甚至还有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但不能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因为从中医角度来讲,对肝脏恶性肿瘤没有直接的治疗效果,有可能会进一步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期,或进一步导致患者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的可能,所以对晚期肝癌患者而言,应考虑进一步给予介入灌注化疗,或介入灌注化疗栓塞。 对于有出现肝脏外器官肿瘤转移的患者,也可考虑做全身的静脉化疗,或进一步做基因检测后,筛选出敏感的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进行进一步的口服治疗。

中药不能控制淋巴瘤。 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单纯使用中药达不到治疗效果。治疗淋巴瘤主要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放疗以及化疗。对放疗以及化疗敏感者可做干细胞移植,有1/3淋巴瘤可治愈。淋巴瘤和自身免疫系统有关,也和病毒感染、基因突变、化学因素以及放射因素有关联。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并且身体会出现多汗、低热等症状,可做病理检查确诊。 淋巴瘤在治疗方面主要以放疗以及化疗为主,要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复查,注意做好随访工作。

中晚期肝癌可通过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和化疗,使用这些方法治疗可以降低肝癌转移率。 中晚期肝癌主要可表现为身体乏力、肝区出现疼痛、消化道出现症状以及引起消化道转移。肝癌在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一旦发现身体不适,要尽快到医院做检查。 肝癌也属于很严重的疾病,一旦发现就到中期和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肝癌引起转移,严重的就会影响生命安全。因此,平时要做好护理,要远离烟、酒刺激,保持好的生活习惯。

中期淋巴癌治愈率大概在50%左右。 淋巴癌是属于淋巴系统的一种恶性淋巴瘤,也是属于全身性疾病,到了中期时癌细胞已出现扩散和远处转移,这种情况很难做到完全治愈的效果。中期淋巴癌的治疗,可以采取放射治疗或联合化疗放射治疗,采用放射治疗,对癌细胞可以起到直接杀灭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寿命。 癌细胞转移扩散范围比较广,身体状况比较差,难以耐受化疗的中期淋巴癌患者,可用生物免疫治疗。通过生物技术在高标准的实验室内,培养出具有杀伤肿瘤的自体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直接杀死癌细胞。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药物包括一般治疗药物和化疗药物。 1、一般治疗药物。当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可考虑给予输入红细胞,必要时可在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比如高钙血症可以给予等渗盐水水化、醋酸泼尼松、降钙素、双膦盐酸等药物。 2、化学药物治疗有靶向药物。目前主要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以及免疫调节剂,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三种。传统的化疗药物包括马法兰、多柔比星以及环磷酰胺等,糖皮雌激素有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