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蓝育青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眼科

擅长: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青光眼和白内障手术。对近视、青光眼、与全身病相关性眼病等的诊...

概述 出诊时间 联系方式 口碑评价
视频 文章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包括缓慢的视力下降、看东西时眼前有黑影遮挡、以及视野模糊。 患者通常不会有眼睛疼痛、发红,也不会感到头痛或眼胀。很多时候,即使戴眼镜也不能提高视力,因此在配眼镜时,建议患者到医院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白内障。

做白内障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做白内障手术需要多长时间

随着手术技术及设备的提高,目前白内障手术通常可以在不到十分钟内完成,一般来说,不会超过20分钟。 然而,对于部分患者,如果他们处于白内障过熟期,或者存在白内障合并晶体脱位以及其他疾病,那么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过程中,可能还需要结合眼部前段剥切手术。此外,还有一些患者白内障合并有青光眼,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同时,还需要合并进行一些青光眼手术。

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还有救吗
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还有救吗

白内障手术之后,如果出现屈光不正,可以通过戴眼镜等方法进行矫正。 晶状体混浊被称为白内障,当这种混浊影响我们的视力和生活时,我们需要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一个人工晶体来矫正视力。然而,正常的晶状体具有调焦功能,而常规的人工晶体则没有变焦功能。 因此,白内障手术后,如果植入的是常规人工晶体,患者在看远和看近时,就不能像年轻时的正常晶状体那样调焦,这时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来进行光学矫正。

白内障术后多久可以恢复视力
白内障术后多久可以恢复视力

随着技术的提升和设备的改进,白内障手术已不再需要缝针。手术后两小时,患者即可出院。通常情况下,手术当天或第二天视力就会有所提高。 然而,要实现视力的完全恢复,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般来说,视力的真正稳定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怎样预防老花眼
怎样预防老花眼

保护眼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减少看近处的用眼时间。一般来说,每看20分钟的近距离物体后,可以闭上眼睛休息,或者看6米以外的远处,休息20秒。 其次,多一些户外活动,多看一些绿色的植物,这对眼睛也有好处。 最后,注意休息和睡眠,保持均衡的饮食,这对眼睛健康同样重要。

结膜炎后期是不是白内障
结膜炎后期是不是白内障

结膜炎和白内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结膜炎发生在眼球最外层,即结膜,包括覆盖在眼白外面的球结膜和眼皮内侧的睑结膜,它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袋子的结构,称为结膜囊。结膜炎就是指眼睑和眼白外层的这部分发炎。而白内障则是指眼睛内部晶状体的混浊。结膜炎还包括沙眼和过敏性结膜炎等类型,但它们与白内障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糖尿病为什么导致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为什么导致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会导致血糖升高,这可能会引起眼底视网膜上的微血管代谢异常。 这种代谢异常可能会导致微小血管的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损伤视网膜上的血管,造成渗漏和出血。如果血管供血不足,可能会促使新生血管的产生。新生血管的生成可能会导致眼睛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甚至导致视网膜前纤维增殖膜的形成以及视网膜脱离。在严重的情况下,新生血管膜还可能导致新生血管型青光眼的出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做手术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做手术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非增殖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通过控制血糖、激光治疗或者在严重情况下使用抗VEGF药物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来治疗。如果疾病得到控制,就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然而,如果病情发展到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除了可能需要抗VEGF玻璃体腔注药外,还很有可能需要进行经睫状体扁平部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能治好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愈可能性取决于其分型和分期。 对于早期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控制血糖,有可能实现治愈。对于一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标是防止其发展到六期,此时病情应是稳定的。 然而,一旦发展到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甚至出现视网膜脱离或继发性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治疗只能减轻疾病症状,而完全恢复正常是非常困难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前三期被称为非增殖型,包括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 眼睛可以比作一个照相机,眼底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卷。正常情况下,视乳头和血管都很干净,眼底也很干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非增殖型第一期,可以看到视网膜上有一些小小的出血点和微血管瘤。到了第二期,会出现一些黄白色的渗出物。第三期时,渗出物增多,边界变得不清楚。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第四期,此时会出现不良的血管,称为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最终会导致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纤维增殖,形成新生血管膜,最终导致视网膜上长出纤维膜,将正常的视网膜拉起,造成视网膜脱离。这就是增殖型,分为两个类型,共六个阶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哪些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时,视物模糊的症状并不严重。然而,如果病情发展到增生型,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此外,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于视网膜脱离,患者可能会经历眼前出现黑影、视物不见,视力降至指数以下。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为继发新生血管型青光眼,患者不仅会视力下降,还可能伴有眼疼痛、同侧头痛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害是什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中壮年工作人群第一位的致盲眼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如果糖尿病控制不好,或者病程越长,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会也就越大。如果没有早期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引起的失明是不可逆转的,将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眼睛疼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眼睛疼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导致眼睛疼痛。 如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非增殖期早期,一般来说视力下降不严重,也不会疼痛。但如果到了增殖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就有可能继发新生血管型青光眼,随着视力的下降,还可能会导致眼睛的胀痛,以及同侧的头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做什么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即眼底发生异常。 如果角膜和晶状体是透明的,可以通过裂隙灯观察眼底。如果瞳孔较小,可以散开瞳孔后,通过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检查方法来确定病变情况。如果晶状体混浊或玻璃体已有出血,可以通过B超来判断其影像,以查看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怎么治疗

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如果处于非增殖型阶段,可以通过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以及光相干血管扫描(OCTA)来检查是否有缺血和新生血管的存在。 如果没有这些并发症,早期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来延缓疾病的进程。然而,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增殖型,或者进入四期、五期、六期,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可能还需要使用抗VEGF药物进行玻璃体腔注药。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眼底的病变
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眼底的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现在工作年龄人群中第一位的致盲眼病,因此,其筛查非常重要。 对于患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一旦确诊,建议每年到医院进行筛查,以检查是否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一些摄机可以通过眼底照相来告知患者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就发现糖尿病,应在发现后的5年内进行第一次筛查,之后根据病情进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怎么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怎么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晚期,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这个阶段,病变往往会导致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纤维增殖,以及视网膜脱离。为了应对这些情况,患者通常需要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此外,在手术前,患者还需要注射抗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进行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失明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失明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导致失明。 这是因为患者首先患有糖尿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视网膜病变长期发展。如果早期没有筛查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没有得到及时控制,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会发展成为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终,这可能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纤维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此外,还可能导致新生血管型青光眼。后面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失明。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什么药物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什么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处理需要根据其分期和分型来进行。 对于早期非增殖型,包括重度非增殖型和中度非增殖型,如果出现黄斑水肿,可以使用抗VEGF药物,将其注射到玻璃体腔内,以延缓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减少再出血的风险。 此外,对于早期一期和二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以采用一些中成药进行治疗,如羟苯磺酸钙、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和复方血栓通,以治疗早期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如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如何

对于早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非增殖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及时治疗可以保存现有的视力,并延缓病情向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向发展。 但是,如果病情进展到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纤维增殖、更严重的视网膜脱离,或者有新生血管型青光眼,那么预后会非常差。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