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如果能够得到控制,是可以长期生存的,存活正常寿命。 如果菌血症不能够得到控制,疾病进展为败血症,会存活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就会死亡,因为菌血症一旦进展为败血症,很快就会出现全身各个脏器功能受损,可以出现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甚至可以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休克,呼吸心跳停止,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菌血症的患者来讲,需要早期的,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控制病情。
捐骨髓目前不再是抽取骨髓,而是采集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 通常来讲是给供者应用升白针,当供者的外周血异常升高的时候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进行捐献骨髓往往是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不是任何一个供者都可以捐献,而是配型合适的供者才能够进行捐献的。 如果配型不合适的供者,即使是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病人来讲也会出现严重的排异反应,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可能会导致移植相关死亡。
捐骨髓过程当中会有疼痛感,这种疼痛感主要是来自于应用升白针,如果疼痛感剧烈可以应用止疼药物,通常可以缓解。此外,随着升白针的停用,供者的疼痛感也会随之消失。 除了疼痛感以外,应用升白针以后供者还有可能会出现发热,如果出现发热,可以应用退烧药物,随着升白针的停用,体温也会正常。 捐骨髓主要是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捐骨髓之前需要进行配型,寻找合适的供者。
镜检白细胞3+的意思就是指镜下可见大量的白细胞,白细胞的程度为3+,镜检发现白细胞3+要进一步区分标本。 如果是尿常规的标本,那么提示尿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的可能性大,如果镜检的标本是粪常规,那么就提示粪便中有大量的白细胞,此种情况下,往往提示有肠道感染的可能。 不管是什么标本,镜检有大量的白细胞均提示局部的炎症,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治疗,治疗有效,复测白细胞会转阴。
经常发烧有可能是白血病,但是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反复感染也会导致经常发烧,风湿免疫性疾病活动期也会导致经常发烧,恶性实体肿瘤如淋巴瘤等也可以导致经常发烧。 对于经常发烧的患者,首先可以进行血常规的初步检查,如果血常规是完全正常的,那么是不考虑白血病的可能的,如果血常规出现异常,比如白细胞异常升高,严重的贫血,血小板减少,那么高度提示白血病的可能性大,此时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来进一步明确是否是白血病。
甲醛得白血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数个月,长则数年。 此外,接触甲醛不一定就会得白血病。除了甲醛以外,还有其他白血病的高危因素。如长期接触射线、长期接触含苯的化学物质等,甲醛只是白血病的一个高危因素。 对于长期接触甲醛的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如果血常规没有异常,得白血病的可能性小。如果监测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血常规的异常,则需要高度警惕,此时需要进一步就诊于血液内科进行诊治。
鲫鱼蛋白含量是比较高的。 日常饮食当中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包括了鱼类,肉类,蛋类,奶类,对于那些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是需要富含优质蛋白饮食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患者的白蛋白。 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来讲,如果多进食豆浆等豆制品是不能够提升白蛋白的,因为豆制品的蛋白为植物蛋白,而非动物蛋白,而鱼类,蛋类,肉类,奶类的蛋白则是动物蛋白。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型要按照危险程度进行划分,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是低危组是进行化疗即可,不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如果是中高危组,需要进行化疗。当疾病达到缓解,巩固治疗之后,还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否则中高危组的患者是会反复复发、耐药的。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来讲,可以分为B型以及T型。B型相对于T型来讲,化疗效果好,T型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较差,往往是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达到治愈的目的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在儿童当中超过80%接近90%,而在成人当中不足5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旦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危险分层,对于低危组以及中高危组的患者,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低危组的患者常规化疗就有治愈可能,而中高危组的患者单纯的常规化疗,终归是要复发,中高危组的患者需要化疗,缓解之后再进行巩固化疗,序贯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期达到治愈的可能。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骨髓当中原始幼稚细胞≥20%以上就可以明确诊断。 急性白血病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是髓系细胞,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则为淋巴细胞。在儿童时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急性髓系白血病少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于儿童时期,治愈率是比较高的,大于80%。而在成人时期,急性髓系白血病多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相对来讲,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愈率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