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吃不下饭有以下原因: 1、可能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元素导致出现食欲不振。 2、如果出现消化不良或由于吃了太多的食物导致积食,也会引起吃不下饭、食欲不振表现。可以通过按摩促进孩子肠道蠕动,也可以加强户外运动促进消化,提高小孩的食欲。 3、如果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时口腔疼痛,吃不下饭。可以使用抗病毒的中成药,同时局部用喷雾剂,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小孩子37.7℃属于低烧的情况。 孩子的正常体温是36~37.2℃,体温超过37.3℃就属于发烧的范围。目前检测孩子体温有腋下温度、口腔温度、肛门温度。肛门温度最能反映人体的温度,但操作比较不方便,一般做腋下温度检测即可。体温超过38.9℃,则属于高烧范围。 低烧阶段,建议先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用温水擦拭脖子、腋下、腹股沟等地方。如果效果不明显或者体温超过38.5℃的,则需要考虑使用退烧药治疗。
孩子2周岁不会说话有以下几种情况: 1、脑性瘫痪。跟语言中枢或说话中枢损伤有关系,大多数有围生期缺氧窒息史,需要做语言康复训练。 2、先天性耳聋。缺少声音刺激导致语言功能丧失,建议检查听力,需要看耳鼻喉科医生。 3、自闭症。表现刻板重复性动作以及兴趣狭窄,与周围人不交流。其病因复杂,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为运动、语言、智力发育落后。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确诊,需要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小孩只吐不拉也没发烧,说明病变部位在胃部,并没有累及到肠部。呕吐是一个症状,不同疾病出现的呕吐处理的方法不相同。 1、如果是消化不良造成的,可以少量多次给小孩吃一些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服用助消化的药物,可以缓解小孩的呕吐现象。 2、如果小孩的呕吐是频繁的喷射状,可能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者颅内压增高有关。会伴有明显的头部不适,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小孩支原体高烧不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1、孩子发烧主要是支原体感染导致的,需要针对支原体感染进行治疗,可以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孩子发生支原体感染导致发烧需要及时进行退烧治疗。如果体温低于38.5℃,主要是使用多喝水、温水擦拭、贴退热贴等物理方法进行退烧;如果超过38.5℃,需要服用布洛芬等药物进行退烧。 另外,还要观察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或者精神萎靡等征象,体温还是降不下来,就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治。
小孩支气管炎的症状除了有呼吸系统的症状,还会有一些全身反应。 孩子一般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全身的症状包括有疲劳、体温升高、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咳嗽咳痰是由于支气管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如果伴有细菌感染,黏液会变成脓性痰。如果炎症累及支气管范围程度比较严重或者发生气管痉挛时,孩子会有憋喘的表现,咳嗽严重的会引起胸痛。 一般需要对症治疗,比如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止咳化痰药、退烧药等等。
孩子长牙发热可以采用下面的措施进行改善: 一,儿童出牙发热的温度不高,在腋下38.5℃以下,只需要多喝温开水就可以。 二,温度超过了腋下38.5℃,会出现周身的舒服,比如头疼以及浑身酸疼等,要及时应用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等,这两个药物可以有效改善儿童的发热情况。 三,在长牙的时候发烧超过了一周,体温又大于38.5度以上,可能不是单纯的长牙引起的发烧,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明确发烧的病因。
小孩一直38度需要前往医院完成血常规等相关的检查,因为可能是由于感染性的因素没有得到控制引起的。 建议先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处理,比如用温水擦身子、贴退热贴、多给孩子喝温热的开水等等,可以起到辅助降温的作用。如果降温效果不明显或者反复体温升高,则需要给予退烧药物,结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才能促进体温逐步下降。 另外,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等,也会引起一直发烧不退,需要明确病因后才能够进行治疗。
小孩睡觉时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原因。 1、生理性的升高,是由于睡觉时给小孩盖的过厚或者是穿的过厚,不注重开窗通风促进空气的流通,导致室内的温度较高。 2、病理性的是由于小孩存在发烧的情况导致,需要及时进行退烧治疗。 孩子睡觉时体温在36.5~37.5度之间属于正常现象,一旦体温超过37.5度,可以用热毛巾擦拭身体部位,能够起到降低温度的效果。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一旦体温出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小孩夜里发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 1、先采取物理降温的办法。可以用温热水擦浴,可以快速降低体表温度。需要注意水温,防止烫伤。 2、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口服退热药物,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在退热的同时需要查找发热原因,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3、感冒患者可以出现发热的情况,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喉部疼痛、咳嗽等症状。可以口服抗病毒的西药,或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4、腹泻病可以引起发热,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大便稀、次数增多,结合血常规、粪便常规检查可以确诊。如果是病毒感染,可以选择口服抗病毒的西药。如果是细菌感染,需要口服敏感抗生素以及保护胃肠道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