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第三针是注射完第一针乙肝疫苗过半年注射。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传染的疫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绝大部分人注射完三针乙肝疫苗都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也就是乙肝表面抗体。第一针乙肝疫苗注射完过一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而第三针乙肝疫苗是第一针乙肝疫苗过去半年注射的。 注射完三针乙肝疫苗过两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或者乙肝五项定量,明确是否产生了抗体,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是阳性的,说明注射乙肝疫苗产生了抗体。
乙肝疫苗第二针可以适当推迟注射。 乙肝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乙肝的传染,如果没有抗体,也就是没有乙肝表面抗体,建议注射乙肝疫苗。乙肝疫苗不管是第二针还是第三针,都可以推迟注射。 如果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的时候有发烧、感冒、肝功能异常等情况,那么需要等体温恢复正常,感冒愈合,肝功能转氨酶恢复正常再注射。 所以乙肝疫苗第二针的话是可以推迟的,推迟注射乙肝疫苗第二针也不会影响乙肝疫苗整体效果。
乙肝疫苗第二针超过80天也是可以注射的。 乙肝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乙肝的传染,如果检测乙肝五项定量提示五项是全阴的,说明没有感染乙肝,也没有保护性抗体,可以注射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分三针注射,注射完第一针乙肝疫苗过一个月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第三针乙肝疫苗是第二针注射之后过五个月注射的。第二针超过80天,虽然推迟了大概50天也是可以注射的,如果确实有情况,乙肝疫苗第二针推迟注射,可以接着注射完。
乙肝的症状主要是出现乏力、纳差、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得了乙肝,需要注意不喝酒,不熬夜。 乙肝指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大部分人长期有乙肝都是慢性乙肝的感染,如果出现了乏力,纳差等肝炎症状,需要考虑是不是乙肝发病了,需要尽早去医院挂传染科或者感染科,找医生抽血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乙肝两对半,做上腹部彩超或者CT这些化验检查明确,如果确定乙肝发病需要尽早规范治疗,一定要戒酒,注意休息。
乙肝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肝区隐痛,腹痛,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甚至出现眼黄,尿黄这些症状。 如果自己以前本身就有大三阳、小三阳,就算只是乙肝的携带者,出现了这些症状需要考虑是不是乙肝发病了,尽快去医院找医生进一步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甲胎蛋白,乙肝两对半,做上腹部CT或者彩超来明确,一般去医院是挂感染科或者传染科找医生就诊,确定乙肝发病需要尽早规范治疗。
乙肝的抗原抗体主要包括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以及乙肝核心抗体,主要是这五项。 如果检测五项全阴,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情况也没有保护性抗体。如果有保护性抗体的话,乙肝表面抗体会呈阳性,没有抗体,也没有感染乙肝是可以注射乙肝疫苗的。 乙肝疫苗分三针注射,注射完三针乙肝疫苗过两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或者乙肝五项定量明确是否产生了抗体,产生了抗体的话说明不会传染乙肝。
乙肝的检测方法主要是乙肝两对半,以及乙肝五项定量两个检测乙肝的方式。 乙肝两对半主要是一个定性的检测,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考虑感染乙肝,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DNA,以及做上腹部彩超或者CT化验检查。 乙肝五项定量,主要是一个定量的检测,可以看到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这些化验的具体数值,如果乙肝表面抗原数值比较高,大于参考范围,考虑感染了乙肝,具体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还需要去和其他项目一起判断。
乙肝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测乙肝五项定量或乙肝两对半明确。 感染乙肝通常乙肝两对半提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需要进一步看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做上腹部彩超或ct判断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乙肝患者。乙肝患者需要积极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继续观察。 乙肝两对半五项都是阴性,说明没有感染乙肝病毒。没有保护性抗体,只要注射乙肝疫苗就可以了。乙肝疫苗需要注射三针,过两个月检测乙肝两对半,看是否有抗体。
乙肝的肝功能可能引起转氨酶的升高,但是大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转氨酶这些是正常的。 感染乙肝指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这种情况肝炎发病通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这些肝功能的主要指标会偏高,考虑肝脏有炎症,排除其他肝炎引起来的肝损害的话,这种情况需要尽早规范治疗。 早期使用护肝的药物护肝,效果不好,还得加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如果感染乙肝,肝功能这些是正常的,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状态可以不需要用药。
乙肝诊断的标准,关键要看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化验肝功能以及上腹部CT、上腹部彩超。 如果有乙肝,通常检测乙肝两对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大部分进一步检测乙肝病毒DNA,可检测到乙肝病毒。如果肝功能转氨酶高,排除其他原因引起来,考虑乙型病毒引起肝炎,需要尽早规范治疗,通常需要护肝,甚至抗病毒治疗。 如果CT或者彩超提示肝硬化,考虑乙肝肝炎后的肝硬化,需要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