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通常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形成的原理是由于眼轴过短,或者是角膜与晶状体的屈光力过低,从而使外界的平行光线经过角膜与晶状体组成的屈光系统折射之后没有能够在视网膜前方汇聚形成焦点,而是使焦点落在了视网膜的后方。 因此,视网膜上的投影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造成视力下降。同时,患者还需要在看东西的时候使用睫状肌动用更多的调节来尽量使焦点向前方移动,而造成视疲劳出现。
散光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通常度数会保持稳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如果短期内散光度数明显增加的话,称作急性散光,一般是指一年内散光度数增长超过100度的情况,要考虑是由于圆锥角膜等疾病导致的。 圆锥角膜是由于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连接紧密程度下降,在眼球内部压力的作用下,角膜呈现锥状的凸起,从而会引起散光度数的急剧增长。随着病情进展,最终角膜后弹力层会出现撕裂,引起角膜水肿,透明度降低,严重影响视力,需要通过角膜交联术治疗,进展到晚期时,则需要通过角膜移植手术治疗。
沙眼是眼科常见疾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是由于衣原体感染眼部结膜组织而形成的,通常是由于与患者共用脸盆,毛巾等卫生用品,使用污染的水源洗脸等,导致的传染。主要的表现是眼睛充血,发红,角膜缘部位有血管翳形成,眼皮内表面有瘢痕及滤泡形成等。 治疗上可以通过点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来消除衣原体的感染,当感染消退后,通常血管翳能够有所好转,甚至完全退化。
真膜是结膜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通常是由于白喉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造成的,会在眼皮内表面的睑结膜上形成致密的白色膜状结构,与睑结膜相贴,非常紧密,不容易用棉棒擦除是由于炎症引起的纤维素渗出凝结而形成的。 治疗上主要是通过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例如可以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炎症减轻以后,可以用显微镊将真膜慢慢的撕除。
远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弱,或者是眼轴过短,从而使外界物体折射的光线经过眼睛的角膜与晶状体等屈光间质折射之后所形成的焦点没有能够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引起视网膜上的投影模糊不清,造成视力下降。 75度远视属于非常轻微的远视,在睫状肌的代偿功能下,通常并不会表现出视力下降,但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有可能引起视疲劳等症状,如果有视疲劳症状的话,可以通过佩戴眼镜来缓解。
下眼皮倒睫常见于儿童与儿童患者鼻梁没有发育,面部皮下脂肪比较多有很大的关系, 下眼皮出现倒睫会使睫毛擦伤角膜从而引起眼睛发红、流泪、怕光、异物感等症状。 轻度的下眼皮倒睫可以用胶带向下方拉扯下眼皮将睫毛翻转出来,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鼻梁发育,通常能够自然好转。 而重度的下眼皮倒睫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睑内翻才能够彻底治愈,否则的话长时间的倒睫刺激会引起角膜形成瘢痕对视力造成影响。
眼皮出现疼痛,通常是由于眼皮部位出现感染引起的,例如常见的有麦粒肿,也就是睑腺炎,以及眼睑蜂窝组织炎等。 它的发生与不注意眼部卫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用脏手揉眼,用不干净的毛巾,脸盆,纸巾,湿巾等做眼部的卫生等,都有可能导致外界环境中的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眼皮内的软组织,从而引发眼皮的疼痛,治疗上可以在眼皮部位涂抗生素眼膏来控制感染,例如常用的有盐酸左氧氟沙星眼膏等。
出汗之后出现眼屎增多的情况,要考虑是由于汗水流入眼睛,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眼睛,引发结膜感染,也就是结膜炎造成的,通常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治疗上,首先是要注意眼部卫生,不能揉眼,眼部有分泌物时,可以用干净的纸巾或湿巾将分泌物擦掉,并且在眼内点抗生素滴眼液治疗,例如常用的有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通常规律用药治疗一周左右可以痊愈。
近视是眼科常见疾病,随着近年来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长,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 如果目前三岁的孩子查体发现视力不好,并且验光检查有近视度数形成的话,先不要紧张,很可能只是假性近视,需要给孩子做散瞳验光检查完全麻痹痉挛的睫状肌,这时候得到的度数才是排除掉假性近视的真正的度数。 如果是正常的,就不用紧张,以后注意让孩子保护好眼睛,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就可以了,如果确实有真性近视度数形成,超过100度的话,就应该给孩子配戴眼镜。
甲亢是有可能引发斜视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会导致眼眶内的眼外肌出现梭形肥大,肌肉出现纤维化,从而导致肌肉的弹性降低,此时就会引发限制性斜视,导致双眼的运动不协调。 同时,还会引起眼球突出,睑裂闭合不全等多种表现。需要做眼眶CT检查或眼眶磁共振检查来确诊。治疗上可以通过手术来矫正甲状腺功能亢进引发的斜视,消除患者外观异常以及重影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