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是发生在眼皮内部睑板腺的急性细菌感染,会引起眼睛发红,是由于眼皮部位的炎症引起结膜组织的反应性充血引起的。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引起结膜水肿,突出于睑裂之外。 想要消除麦粒肿导致的红眼,首先要尽快使用抗生素眼膏,控制住麦粒肿的病情,炎症消退后,结膜的充血才能够自然消退。其次,可以在结膜囊内点激素滴眼液来迅速减轻充血,例如常用的有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
沙眼是眼科常见疾病,是由于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结膜炎,主要的表现是眼睛充血,发红,睑结膜有滤泡与瘢痕形成,角膜缘有新生血管翳等。 重度沙眼是指沙眼病情比较严重,睑结膜面的瘢痕引起睑内翻,或者是结膜生成泪液的细胞被大量破坏,形成干眼症等并发症。 治疗上,首先需要点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例如利福平滴眼液,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等,其次,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并发症,从而消除眼部的症状。
近视是眼科常见疾病,属于屈光不正的一种,尤其是近年来学生课业压力的增加,以及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使用眼量逐步的增加,导致近视发病率逐年增长。出现近视先不用紧张与郁闷,首先是要通过合理用眼控制近视度数增长,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多做户外活动。 其次,对于已经形成的近视度数,通过佩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来提高矫正视力,如果不想佩戴眼镜的话,也可以在成年之后通过激光手术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来矫正近视。
近视可以分为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两种类型,其中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球内部的睫状肌因为长时间看近而过度调节,形成睫状肌痉挛,而造成的短暂、可逆的近视。 通过合理用眼,点睫状肌麻痹剂滴眼液,例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以及缓解视疲劳的滴眼液,例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是可以挽救的,使假性近视消除。而真性近视则是由于眼轴增长,眼球直径扩大导致的,目前并没有好的办法使眼球直径缩小,从而无法真正的治愈真性近视。
飞蚊症是眼科常见疾病,是由于玻璃体混浊造成的,通常是由于老化因素导致玻璃体腔内有点状或絮状的浑浊物形成,当外界光线经过玻璃体折射投影到视网膜上的时候,也会将这些浑浊物的阴影一起投射到视网膜上,从而表现出视野中有点状或线状的黑灰色阴影飘动的症状。 可以通过详细的眼底检查与眼科B超检查来确诊。治疗方面可以通过口服卵磷脂络合碘来减轻混浊。
视力出现下降,可以有许多原因造成,首先要到医院的眼科就诊,查明导致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方式。例如屈光不正,也就是近视,散光,远视等造成的视力下降,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或者是激光手术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进行矫正。 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需要通过手术将眼球内部混浊的晶状体置换为透明的人工晶体来提高视力。视网膜脱离引起的视力下降,则需要及时的通过手术治疗复位视网膜才能够使视力得到恢复。
倒睫是眼科常见疾病,是由于上、下眼皮边缘部位,睫毛生长的方向不规则,部分睫毛扎向眼球,从而会随着眨眼运动以及眼球转动而擦伤角膜,引发角膜刺激症。就会导致眼睛出现怕光、流泪、异物感、不愿意睁眼等症状。 治疗倒睫,可以通过倒睫拔除,或者电解倒睫,将扎向角膜的睫毛去除,随后角膜上皮就会自行修复,上述症状就消失了。
长时间的过度用眼、熬夜等是会引起视疲劳的,从而形成眼睛充血、发红、酸胀、干涩、不愿意睁眼,看东西模糊等症状。 此时需要通过闭眼休息或者是看远处,让眼睛得到放松,才能够逐渐缓解症状的。 还可以点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也能够协助缓解视疲劳。
点状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是指角膜上皮出现点状的粗糙,通常是由于佩戴隐形眼镜时间过久,造成角膜上皮缺氧而形成的。 检查时患者会有眼睛充血,发红,怕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等症状,裂隙灯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角膜上皮出现多个散在的点状浑浊斑点,通常病变只局限在角膜上皮层,而不会深入到角膜基质层中。
一只眼睛发生近视,另一只眼睛正常的话,通常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治疗的方法主要与双眼近视度数的差距有关,如果单眼近视度数在300度以下,两眼屈光状态差别并不大。 此时通过佩戴框架眼镜就可以进行矫正从而提高双眼的视觉质量,但是如果近视度数比较高,双眼度数相差超过300度以上。配戴普通的框架眼镜就会引起重影等不舒服,只能通过佩戴隐形眼镜,或者是使用角膜塑形镜等方式进行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