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压低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调理: 1、合理膳食:多摄入含优质蛋白和铁质的食物,如鱼肉、坚果、牛羊肉等,多喝淡盐水,补充体内的钠离子。 2、药物调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米多君等药物或配合当归、党参等中药。 3、加强锻炼:适当运动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和保持血压稳定。 另外,老年人血压低要防止摔倒。
血压标准分析如下: 1、成年人的标准血压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 2、儿童标准血压计算公式为: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3、老人年血压标准和成年人基本一致,但对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等的老年人血压应该控制低一点。
高血压患者可以食用以下几种肉类: 1、鱼肉: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钾等。 2、红肉:如牛肉、羊肉等,含有脂肪量、胆固醇量较低,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3、家禽类:鸡肉、鸭肉等,富含蛋白质,脂肪、胆固醇含量少。 4、瘦肉:猪的瘦肉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
清理血管垃圾可使用以下药物: 1、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2、贝特类药物: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 3、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奥扎格雷等。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上可以选择洋葱、木耳、西红柿、黄瓜等食物。
高血压不能吃芹菜,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有资料显示,1公斤的芹菜含钠0.8克,含钠量最高的芹菜茎1公斤叶只含钠1.5克。而高血压患者一日食盐推荐摄入量不高于6克。适量吃芹菜并不会导致摄入的钠超标,导致血压升高。 芹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及铁等微量元素,高血压患者是适当吃芹菜的。
导致吃饭心慌的原因: 1.进食反应:早期进食之后,糖分还未入血,进食后可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低血糖尚未纠正。 2.各种心脏疾病: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冠心病患者在进食后,尤其是过饱饮食后,会诱发脏灌注不足,使心肌缺氧。 3.不良生活方式:过度吸烟饮酒、剧烈运动,可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
高血压最好不要喝可乐。 可乐中含大量糖分,高血压患者大多合并糖代谢的异常,饮用后容易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加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可乐能量较高,高血压患者需要控制体重,每日摄入能量不宜过多。 可乐中含有咖啡因,摄入过多会引起神经中枢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加重血压升高。
心跳有时会快跳几下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1、和早搏有关,产生早搏有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饮酒、过度吸烟、情绪激动、喝浓茶、劳累等。而病理因素常见于多种心脏病,如各种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心肌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2、神经官能症患者,虽有心悸,但无明显心律失常。
高血压与肝阳上亢关系很大,辅助降血压,常见于以下几种茶: 1、菊花茶: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2、荷叶茶:清热解毒、扩张血管,还有助于帮助机体分解脂肪,可以起到辅助降压作用。 3、莲子心茶:可以平肝火,平心安神,可以起到辅助降压效果。 注意,茶只能起到辅助治疗高血压作用,不能替代药物。
心脏隐痛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肋间神经炎:疼痛可引起肋间神经发生疼痛,导致心脏出现隐痛。 2、肺部感染:病毒感染引起支气管炎,引起心脏隐痛。 3、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可伴呼吸困难、胸闷。 4、乳腺增生:胸部隐痛,并伴肩背部反射性疼痛。 5、肋骨病:病毒侵犯胸部肋骨神经,出现心脏隐痛。
心肌炎是否伴随患者一生,要看情况来判断。 1、可治愈:轻度心肌炎或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年轻,经充足休息、药物治疗,补充维生素,营养心肌、改善心肌能量代谢,2-3周可治愈。 2、难治愈:重度心肌炎需抗感染、抗病毒、激素、血浆和血液净化治疗,甚至心脏移植。预后差,有多种后遗症,可能会伴随患者一生。
治疗心梗的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比如氯吡格雷、替格瑞洛、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2、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等。 3、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 4、美托洛尔,比索洛儿。 5、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厄贝沙坦等。
心脏病患者饮食禁忌有: 1、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禁高盐高脂:脂质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食高脂食物会对脂质代谢产生影响,不利心脏病人恢复;盐分摄入过多增加高血压风险和程度,加重心脏负担。 3、禁止高糖分食品:心脏病病人伴糖尿病的应严格控制。 另外,应禁烟限酒。
心电图高电压的意思是:胸壁导联中RV5>2.5mV,RV5+SV1在女性>3.5mV,男性>4.0mV。 心电图高电压通常是显示心室肥厚现象或者心房肥大等症状,可能还会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部分身体较为瘦弱的人群,心脏距胸壁较近,也会引起心电图出现高压电的现象,不过是属于正常情况,不用太担心。
心率50多的正确说法是心率超过了50次/分,是否正常要看是否伴随其它症状。 1、无伴随症状:正常。先天遗传因素;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 2、有伴随症状:不正常。甲减患者代谢较低;服用可能减慢心率的药物;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伴胸闷、胸痛。 此外,还可能是原发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心梗预防需要做到: 1、戒烟限酒。 2、饮食均衡:清淡饮食,摄入富含优质蛋白、低盐、低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提高免疫力。 3、生活规律:保持良好作息,不熬夜,多运动,增强体质。 4、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心梗的好发人群,应正规治疗,规律服药,做好相关检查。
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有: 1、ST段压低; 2、T波改变; 3、一过性U波改变。 V1-V3、aVR导联ST段抬高提示前间壁心肌缺血;V4、V6、I、aVF导联对应性压低伴T波双相;V4-V6导联ST段水平压低提示心尖或侧壁心肌缺血;ll, lll, avF导联ST段压低及T波低平提示下壁心肌缺血。
舒张压低于60mmHg,原因可能是: 1、正常情况:本身基础血压低。 2、血容量不足:失血过多、剧烈呕吐、腹泻。 3、心脏疾病:心功能不全、心动过缓、急性心梗,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循环血量不足。 4、治疗不当:降压、扩血管、利尿药物用量过度。 5、其他:过敏性休克、严重感染、甲减、严重创伤、营养不良。
起搏器的作用如下: 1.改善心脏功能,保证心跳稳定:冲刺激心脏激动、收缩,增强心脏起搏功能,保证心跳稳定。 2.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预防恶性心律失常:使心脏规律受刺激,恢复正常心率,使房室交界性心律、心室自主心律、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得到治疗;带有除颤功能的起搏器预防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心梗病人的抢救措施有: 1、监护和一般治疗:卧床,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监测,建立静脉通道,考虑给予吸氧治疗。 2、解除疼痛:硝酸酯类、吗啡、哌替啶等药物。 3、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4、再灌注治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溶栓治疗等。 5、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