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里面有囊肿,考虑是宫颈纳氏囊肿几率比较大。 宫颈纳氏囊肿是属于慢性宫颈炎症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由于鳞状上皮外移过程中腺管堵塞,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来所形成的小囊泡。一般表现为青白色小泡,临床上没有特殊的表现。 但是,如果出现感染可能表现为黄绿色的小囊泡,或者是伴随有分泌物增多,色黄异味等情况。建议将囊肿刺破或者是阴道上药,口服药物。
子宫肌瘤70公分太大,可能是70毫米。 子宫肌瘤70毫米是属于比较大的子宫肌瘤,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是粘膜下子宫肌瘤,建议经阴道摘除手术。肌壁间子宫肌瘤或者是浆膜下子宫肌瘤,如果年轻或者有生育要求,建议经腹腔镜或者开腹行子宫肌瘤摘除术。年龄比较大、没有生育要求或者接近绝经期,建议行子宫切除术,保留双侧卵巢。
子宫肌瘤一厘米,建议观察。 子宫肌瘤一厘米属于比较小的肌瘤,如果发生在肌壁间或者浆膜下,不需要处理,每年做B超复查一次就可以。但是,如果子宫肌瘤位于黏膜下,有可能导致出血多或者出现分泌物恶臭等情况,建议阴道之下行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 子宫肌瘤是女性比较常见的,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建议不要吃含有雌激素的药物。
子宫肌瘤11cm,建议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11cm是比较大的肌瘤,如果患者年轻有生育要求,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或者是浆膜下,建议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如果是粘膜下子宫肌瘤,建议经阴道或者是经腹腔做粘膜下肌瘤摘除术。患者年龄比较大或者是子宫肌瘤靠近于子宫粘膜层,导致月经出血过多,出血时间长,患者没有生育要求,可以行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壁间子宫肌瘤,可以根据肌瘤的大小、患者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根据子宫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分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粘膜下子宫肌瘤,其中肌壁间子宫肌瘤最常见。如果肌瘤个数不多、肌瘤不大、对月经没有影响、没有对膀胱和直肠造成压迫症状,建议观察。 但是,如果子宫肌瘤比较大,导致月经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可以行子宫肌瘤摘除术,或者子宫切除术。
子宫后方囊性包块,考虑卵巢囊肿几率比较大。 卵巢囊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数属于良性改变。卵巢囊肿常见于功能性囊肿,为黄素化囊肿或者滤泡囊肿,一般不超过5厘米,不需要特殊处理,2~3个月可以自行缩小或者是消失。但子宫囊肿如果是可见高回声或者混合回声,考虑成熟性畸胎瘤,建议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以表现为痛经,可以根据囊肿大小,采取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粘膜下子宫肌瘤建议手术治疗。 粘膜下子宫肌瘤位于子宫的粘膜下,容易将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从而表现为月经出血量过多,分泌物过多甚至恶臭,一般建议手术治疗为主。 如果患者年轻,粘膜下肌瘤蒂部比较长,甚至脱出到阴道,建议在阴道之下手术。如果子宫肌瘤蒂部比较宽,粘膜下子宫肌瘤过大,或者是患者没有生育要求,可以行子宫切除术。
妇科检查可以通过阴道检查阴道,宫颈和盆腔情况。 做妇科检查时,患者取膀胱结石位,常规消毒外阴,用窥阴器打开阴道,可以看到阴道粘膜,宫颈粘膜,宫颈大小,双合诊可以观察子宫大小,子宫位置,是否存在子宫肌瘤,双侧附件是否正常。 如果怀疑有阴道炎症,同时取白带化验白带常规,怀疑宫颈病变,可以做HPV和宫颈TCT,做彩超可以发现子宫和附件是否正常。
卵巢囊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卵巢囊肿如果不大,单纯表现为附件区无回声并且比较小,建议观察看看,考虑生理性囊肿的几率比较大。卵巢囊肿如果大于6厘米,建议口服活血化瘀等中药治疗,如果效果不明显,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囊肿的大小,可以行囊肿剥除手术或者一侧附件切除术。
巴氏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 巴氏腺囊肿是女性比较常见的疾病,与妇科卫生清洁不到位,性生活过于频繁等因素有关系。巴氏腺囊肿如果不大的可能觉察不到,而是在体检的时候发现,主要是在大阴唇外侧下部有小的囊肿,可以不必处理,定期观察或者适当用高锰酸钾坐浴。囊肿如果比较大,产生坠胀感,或者是对行走工作造成影响的,建议手术治疗,现在主张行囊肿造口术,方法简单,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