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尿酸升高主要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但在一少部分儿童也可以出现。这部分尿酸高的孩子可能与短期内进食大量含嘌呤高的食物 比如动物内脏或海鲜。 另外在一些肾脏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时,尿酸排泄出现问题,也可以出现尿酸水平升高。当孩子出现尿酸高时,可以先根据升高的程度,进行相关的检查,排除上述所考虑的疾病,同时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我们知道,在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痛风的时候,医生会建议患者要避免饮酒,尤其是避免饮用啤酒。 这并不是说明饮酒会从其他角度加重尿酸的升高,而是说因为啤酒,红酒,白酒都含有嘌呤的成分,会引起尿酸生成的过高,所以我们说饮酒会引起尿酸的升高。 这里面提到的饮酒主要指的是啤酒,因为其含嘌呤成分最高,但是红酒和白酒里面也含有嘌呤成分,也会引起尿酸的升高,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要尽量的避免饮酒。 在尿酸升高以后,要注意多喝水,促进尿酸的排泄。一般建议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
在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或是痛风的患者,是由于其尿酸生成的过多,或者尿酸排泄的障碍所引起。 为了控制体内尿酸含量的升高我们要严格的进食低嘌呤饮食,而海鲜中嘌呤含量是非常高的所以在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时候,海鲜就要少吃或者是不吃以免加重病情。 对于正常人由于尿酸排泄的水平是正常的,可以把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水平所以是可以吃海鲜的,适当的进食海鲜一般不会对健康有太大影响。
检查时经常会发现泌乳素水平的升高,泌乳素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轻度的泌乳素高不需要太担心,因为泌乳素受到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情绪紧张、早餐时过饱或者过饥、检查之前进行运动,甚至是穿衣服过紧,都可能会引起泌乳素水平的升高。 另外,如果泌乳素过度升高,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排除其他的疾病。比较常见的,像泌乳素瘤,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时,都有可能泌乳素升高。除性腺激素以外,还需要检查其他的激素,以及影像学的检查。 总之,如果是泌乳素轻度升高,注意复查,过度升高,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评估。
准确的定义应该称之为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最常见的是甲亢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主要是由于甲亢患病以后钾离子的代谢异常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人以周期性的发作性的,迟缓性的肌肉无力为主要表现,多数伴有低钾,所以,我们称之为甲亢低钾性周期性麻痹,主要在亚洲的青年男性比较多见。 一般会有一些诱因,如饱餐,剧烈运动,酗酒以及进食吃甜食等。病人发病以后意识清楚,但是肌肉不能自主运动,轻者在几小时之后会逐渐缓解,严重时需要医生进行治疗,应用补钾之后才能缓解。
水肿时,为了促进水肿的消退,我们经常会采用热敷或者冷敷的方式。 怎么来区分什么时间用冷敷,什么时间用热敷呢?首先要了解热敷和冷敷的机制是不同的,冷敷是促进局部的温度降低,使血管收缩,局部炎症渗出以及水肿的严重程度会得到抑制,而热敷则会促进血循环,增加水肿的吸收。 所以,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在外伤或者受到损伤的早期,冷敷效果会比较好一些,对减轻水肿的程度有利。而在48小时以后,可以采用热敷,可以促进水肿的吸收。 另外,长期的水肿,还要考虑具体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我们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人提到内分泌失调、内分泌紊乱这种说法,但实际上这是不太准确的,在西医中并没有内分泌失调或者内分泌紊乱、内分泌异常这种说法或者定义、概念。 因为内分泌系统是我们身体中所固有的一种系统,它是由于激素和神经系统等共同组成人体的一个系统,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 一般老百姓所说的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大多数指的是脸上生痘、或者女性的月经紊乱。 但实际上,我们一般在内分泌科是不认为它是属于内分泌异常,而是有其固定的疾病。 所以当怀疑自己有内分泌异常或者内分泌紊乱的时候,要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查找原因,进行评估。
从大的方面来讲,不管是哪种疾病所引起的脑出血都是相对比较危险的情况。但具体来看,不同部位,不同出血量,不同速度的出血都不一样。 在一些重要部位出血、或者大量出血、以及急性出血,症状会比较重,也比较危险。而一些缓慢,少量出血或不太重要部位的出血,相对预后会好一些,恢复也比较好。而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糖尿病容易出现血管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样变,一旦出血,可能比一般病情要重一些,一些介入性的治疗效果也不好,后续恢复也比较差。
血钾正常是保证我们机体正常的重要因素。当血钾超过5.5mmol/l时称之为高钾血症。 急性高钾血症一般认为比较严重,因为高钾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尤其是可能会诱发心脏骤停而带来危险。但轻度高钾血症和慢慢升高的高钾血症可能会因为病人逐渐耐受而不典型。 除了上边提到的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病人还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乏力,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呼吸肌麻痹甚至出现昏迷。少数患者还会表现为排尿异常,以及消化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
更年期由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会导致一系列的相关的临床表现。其中在心脏方面,由于雌激素的下降引起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很多患者会出现心慌的表现。这时候的心慌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如果过于明显时可以应用一些临时的控制心率的药物,或者一些中成药来进行调整。 随着更年期过后,情况会逐渐好转,但由于更年期时间不固定,所以心慌的时间也不是很确定,但大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不需要特别的担心。 需要注意的是更年期发生心慌,要注意排除其它的器质性的心脏疾病,只有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后,才能确定是由于更年期本身所引起的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