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心慌的疾病有很多: 第一,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肺心病、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几乎所有的器质性心脏病,都可以引起心慌的症状。 第二,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快速心室率的心房纤颤,这些心律失常由于心率比较快、节律不规整,也可以导致心慌的症状。 第三,心脏之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发烧、贫血、各种感染,都可以造成心慌的症状发生。 第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综合征,这些功能性的疾病也可以造成心慌的症状。

冒汗心跳加速可以见于以下疾病: 第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会出现冒汗、心跳加速、容易激动、消瘦等多种多样的症状。 第二,低血糖。由于没有按时进餐或者过于严格的控制饮食,使血液中的空腹血糖低于正常也会出现冒汗,心跳加速的症状。 第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脏功能不全,或者低血压休克。一旦发生也会出现冒汗、心跳加速等相关的症状。 出现这种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通过相关的检查,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空腹血糖化验明确诊断,然后再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凌晨心慌心悸有可能见于以下问题: 第一,心律失常。不管是频繁发作的早搏还是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心房纤颤,一旦发生都会有心慌心悸的症状,特别是在凌晨这个阶段出现这类症状,心律失常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心脏的供血不足。由于平时有冠心病,在凌晨这个阶段冠状动脉有可能发生收缩痉挛,使心脏的供血短时间内明显下降,从而诱发心绞痛发作,有些患者疼痛的症状不典型,而表现为心慌心悸。 总之,凌晨出现这些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如果不能很快恢复,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心肌酶谱化验等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快房颤的治疗方法如下: 第一,药物治疗。选择洋地黄或者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避免心室率过快。对栓塞风险比较高的患者,也可以使用抗凝药物,预防心脏内的血栓形成,预防栓塞并发症发生。 第二,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对持续性房颤或者永久性房颤,以及部分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通过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也可以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将心房部位的折返环破坏掉,从而达到治愈房颤的目的。 第三,外科迷宫手术。是治愈房颤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外科手术需要开胸治疗创伤大,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

咖啡引起房颤的治疗方法如下: 第一,不要再喝咖啡。因为咖啡中的成分有神经兴奋作用,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既然考虑房颤是咖啡引起,以后要尽量避免喝咖啡。 第二,要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如果心室率比较快,对心脏功能和射血影响比较大,需要使用洋地黄或者β受体阻滞剂,将心室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第三,使用抗凝药物。如果房颤持续时间比较长,特别是超过48小时以上,而且经过评估栓塞的风险性比较大,这种情况下抗凝药物是必须要使用的一种措施。 第四,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如果房颤是长期,也可以考虑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将心房部位的折返环破坏掉,达到彻底治愈房颤的目的。

颈椎也可能会引起早搏。颈椎的一些疾病,如颈椎病可以压迫颈部的血管神经,造成脑部的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等方面的症状,也可以导致上肢的麻木。这些症状会造成患者情绪不稳定,因此有可能会导致早搏的发生。 实际上早搏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原因也非常多,特别是功能性的早搏,情绪紧张、激动、睡眠不好,都可以导致早搏的发生。 所以如果有颈椎病,也有可能出现早搏的问题,对这种早搏一般不需要担心,积极治疗颈椎方面的疾病,保持情绪稳定,不要熬夜。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使早搏得到改善。

惊吓有可能会引起早搏。 早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情绪紧张、激动、惊吓、熬夜、吸烟、饮酒、喝浓茶、浓咖啡等,都可能导致早搏的产生,这种早搏属于功能性的早搏。如果早搏的数量比较少,一般不需要用药治疗,通过自我调整,保持情绪稳定就可以恢复正常。 因此,对惊吓出现的早搏,一般不需要紧张,通过自我调整就会消失。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吸烟饮酒,不要喝浓茶浓咖啡。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受到惊吓,也不要熬夜,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早搏的产生。

紧张导致的高血压主要是尽快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高血压就会逐渐下降、恢复正常。 因为紧张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是人体的一种正常反应。任何人在情绪紧张时都会产生血压升高的表现,但是这种血压升高只是一种暂时性的现象,并不会持续时间太长。 这种情况造成的血压升高,不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而是要通过自我调整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就可以使血压恢复正常。

焦虑症有可能会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的诱发因素有许多,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发生也很重要。这些环境因素除了高盐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缺乏锻炼以外,情绪紧张、激动、焦虑也是导致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因此焦虑症的患者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再就是焦虑症的患者,如果长期使用抗焦虑的药物,发生高血压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焦虑症患者有可能会出现高血压问题。 对焦虑症患者要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降压药引起的水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第一,使用利尿药物。通过利尿药物可以起到利尿作用,使水肿的症状减轻或者消失。 第二,停掉降压药物,换用其他的药物代替。导致水肿是降压药物的一种副作用,多数见于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片等等,这类钙离子拮抗剂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水肿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水肿比较明显,就要停掉钙离子拮抗剂,用其他的降压药物代替,可以使水肿的症状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