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妊娠期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妊娠合并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缺锌,可吃动物内脏、海产品食物补充。如牡蛎、瘦肉、蛋黄、小麦胚芽、芝麻、核桃、花生、小米中含锌量都较高。也可补充锌制剂来提高锌水平。 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可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锌分布在胰岛素β细胞颗粒中,能保护胰岛细胞。因此缺锌可能成为糖尿病发病诱因之一。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危害孕妇健康,具体如下: 1、HELLP综合征:溶血肝酶升高和血小板减少。 2、脑血管意外:脑溢血、脑血栓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病死率高。 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子痫前期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等。 4、并发肾功能衰竭。 5、血液循环功能障碍。 6、胎盘早剥:B超检查明确病因。
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胎儿影响有以下几个: 1、生长受限:因全身小血管痉挛,胎盘供血不足,胎儿生长发育受影响,进一步造成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2、宫内窘迫:胎盘血管痉挛缺血时,会使胎儿发育偏小,影响氧气供应,指胎儿宫内窘迫、缺氧、胎死宫内等。 3、易早产: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需提早终止妊娠。
我国2014年制定的《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妊娠期糖耐量检查结果中一项大于或等于参考值,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指南标准如下:孕妇在妊娠24-28周做75克糖耐量试验,服糖前≥5.1mmol/L,服糖后1小时≥10.0mmol/L或2小时≥8.5mmol/L,任意项符合即可诊断。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为特征并发症,目前分四类: 1、妊娠期高血压:血压增高,尿蛋白阴性。 2、子痫前期-子痫:血压增高,伴尿蛋白阳性或任意器官、系统受累。 3、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既往有高血压或20周前血压升高。 4、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20周后尿蛋白阳性或明显增加、血压升高。
妊娠高血压重度子痫病情严重且未控制,可能出现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远期预后多表现在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代谢异常、心血管病变、肾损害等。影响远期愈合因素有病情程度、高血压家族史等。 重度子痫未及时治疗,患者可能出现HELLP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和循环功能衰竭,严重会致孕产妇死亡。
妊娠期糖尿病不可以吃碳水化合物的说法错误。 人体每日所需热量50-6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孕糖妈妈自身需热量外,还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 若孕期过度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孕糖妈妈热量不足,将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胎儿易出现宫内缺氧和生长受限等。 糖妈妈需在饮食均衡基础上,每日碳水化合物不<150克。
胎盘分泌胰岛素抵抗激素在孕24-28周快速上升,32-34周达高峰,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易出现在24-34周。 建议孕妇在孕24-28周行妊娠期糖耐量检查。若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行医学营养和运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因素孕妇,在妊娠早中期可能已出现糖代谢异常,建议怀孕首次产检时行糖耐量检测。
妊娠期糖尿病不是懒出来的。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导致母体对葡萄糖需求量增加。 随妊娠周数增加,孕妇体内拮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孕妇对胰岛素敏感下降而无法代偿,出现胰岛素相对不足,则出现妊娠期糖尿病。 已有文献证明,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建议糖妈妈控制饮食和配合运动。
糖耐过关不一定是妊娠期糖尿病。 所有孕妇在孕24-28周行糖耐量试验,若空腹、1小时、2小时血糖值中一次达到或超过参考值,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 有妊娠期高危因素孕妇,首次产检时行糖耐量试验。无异常者建议在孕24-28周再次复查。 妊娠晚期发现为大于胎龄儿且羊水过多等,可再次行糖耐量试验。
若怀孕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产后不一定还是。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使孕妇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相对不足,出现糖代谢异常和妊娠期糖尿病。 随胎儿和胎盘娩出,原由胎盘分泌胰岛素抵抗激素减少,血糖会恢复正常。 建议糖妈产后42天复查糖尿量试验。大部分结果正常,小部分升高可诊断孕前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见红后能否顺产,据检查和评估而定。任何孕妇想顺产,需具备四个条件: 1、产力够强。 2、产道够宽。 3、不是巨大儿,胎位无异常。 4、孕妇对顺产有信心。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出现巨大儿、难产等几率高,剖宫产几率也相对高。糖妈们出现见红等症状,据以上四大要素行头盆评估,≥6分可阴道试产。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不佳,对胎儿、新生儿或宝宝长大后都有不良影响。刚出生孕糖宝宝,因脱离高糖环境,不补充糖分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率。 其次,孕妇血糖升高会致巨大儿发生率提高。 另外,高血糖和高胰岛素可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此外,孕糖宝宝出生后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等,长大后发生糖尿病等增加。
若妊娠期糖尿病控制不良,胎儿易发生宫内缺氧和窘迫。是因妊娠期血糖增高,会使胎盘血管发育不良、纤维化、梗死、钙化、氧化损伤等,使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导致胎儿宫内缺氧。 当妊娠晚期或临产宫缩时,胎盘更易缺血,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另外,因胎儿长期处高糖环境,机体耗氧量增大,胎儿窘迫发生率也会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不属于2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由于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分泌变化,胰岛素相对不足,因而孕妇血糖代谢异常,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复查糖耐量试验,多数可恢复正常。 2型糖尿病指孕前就确诊原发糖尿病。孕糖妈妈及子代以后发生2型糖尿病几率增高。约70%孕糖妈妈,产后10年逐步转为2型糖尿病。
因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病程时间短,血糖较少>13.8mmol/L,很少出现2型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症状。 但孕糖妈妈易发生体重增加过快、大于胎龄儿、巨大儿、感染等,可能出现过度肥胖、呼吸困难、难产等。 血糖控制欠佳或酮症酸中毒时,孕妇会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声大等;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等。
虽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6-12周内能恢复正常血糖代谢,但将来发生糖尿病几率比非糖尿病孕妇增加7倍。建议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要进行产后宣教、定期随访。 患者养成规律生活习惯,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限制过多糖分摄入,少食油腻及煎炸食物,减少进食糊化食物,多吃纤维素丰富和升糖指数偏低食物。
妊娠期糖尿病易引起大于胎龄儿和巨大儿。 据报道,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生率达25-40%。是因胎盘葡萄糖转运不依赖胰岛素,孕妇血糖通过胎盘,产生大量胰岛素。 胰岛素作用于其受体或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物活性,促进胎儿过度生长。此宝宝体重较重,但脏器成熟度迟1-2周。 因此,建议糖妈们控制孕期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可在适当范围多喝水,是因为: 1、孕糖妈妈少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不会有过多喝水问题。 2、孕妇每日至少喝2000mL水,满足妊娠期间血容量增加需要。 3、饮水可稀释血液,降低血糖和血液黏稠度。 4、果汁饮料含添加剂、防腐剂和含糖量多,易升高血糖和对体重、肾脏有负担,不建议多进食。
甲减孕妇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导致血糖、血脂变化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具体机制与以下方面有关: 1、甲状腺素可拮抗胰岛素,胰岛素随甲状腺功能减退而降解减慢,机体含量增高。 2、促甲状腺升高可致胰岛素抵抗增强和敏感性下降。 3、甲减时,血糖瘦素、内脂素、脂联素参与胰岛素和血糖间调节,致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