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复杂、疑难肿瘤病例的临床治疗策略的设计。
肿瘤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临床肿瘤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肿瘤学及全科医学医师培训导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事肿瘤学医教研工作多年。对传统的放化疗等抗癌技术综合运用醇熟,于复杂、疑难肿瘤病例的临床治疗策略的设计。国际肺癌研究联盟(IASLCMEMBER),欧盟营养学会、广东省营养学协会持证专家。重视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在复杂的中晚期抗癌的临床工作上积累多种常见肿瘤治疗的成功案例。2012年在临床抗癌工作中率先开展生物免疫联合微创、生物免疫联合分子靶向、生物免疫联合微量元素(硒、双膦酸盐)放疗增敏增效等,在治疗晚期转移瘤、危重难治性恶性肿瘤方面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已积累了2000多例临床病例,其中以临床常规药物组合用药,治疗广泛转移性晚期前列腺癌临床策略,取得突破性的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生物、免疫、增敏的化学药物设计与开发,成果已申请1项专利保护。前期实验已验证其疗效,应用安全、转化前景肯定。此研究已申请省科技计划1项。目前在与优秀的科研团队合作下对有效临床策略有序展开其机制研究。注重将临床工作与科研转化相结合,2017年起担任暨南大学广东省抗体药物与免疫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临床应用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开展肿瘤靶向药物的制剂改造与精准诊疗应用。近3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IC论文1篇(IF:3.54),通讯作者发表SIC论文1篇(IF:4.82),参与实验发表SIC论文1篇(IF:6.375),第一作者B类核心中文期刊论文5篇,指导规培生发表临床个案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2018年CSCO收录论文1篇。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
周三 |
普通门诊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脑肿瘤、消化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直肠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慢
博利珠单抗适用于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
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睾丸癌、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
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并可配合放疗、化
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并可配合放疗、化
三级甲等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6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