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后遗症或多或少都是可以恢复的,但不能够100%完全恢复,只要坚持康复治疗,多数都可以恢复的很好。具体恢复程度和恢复时间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灶的大小,还有坚持康复坚持时间、配合程度、患者基础疾病有一定关系。 得脑梗死出现脑梗死后遗症,不代表一直就这样,要有积极良好心态,积极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长期康复。出院以后脑梗死的治疗,还需要长期吃口服药,比如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要在医师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有明显的动脉硬化,还需要抗动脉硬化治疗。血糖、血压要每天监测,保持血糖、血压都在正常范围内。因为康复治疗期从一个月到几个月到半年到一年,有的甚至是几年不等,很多人由于经济状况或者耐心程度不够,不能够坚持,这样往往康复效果不好,最终恢复程度不理想。 另外,还有一些患者因为脑梗死后出现焦虑抑郁情况,坚持康复做得并不好。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建议每一个关节都要做伸屈的动作,保证局部肌肉能够达到将来完成该关节所具备的各种动作功能。
脑血流速度慢原因: 1、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2、脑血管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硬化狭窄,动脉盗血,动脉狭窄或者闭塞的血管远端出现。 3、根本原因是摄入体内甘油三酯或者胆固醇过多、代谢慢、糖尿病血糖高、高血压血压高、长期吸烟,或大量喝酒,都是促进动脉硬化的原因。 4、免疫性疾病可以出现血管炎情况,从而出现血管壁变化。
脑血管钙化是脑血管特别是动脉,一种钙质沉积硬化、血管弹性差的表现。 它是指脑内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硬化的血管壁内的粥样物质经过很长时间的病理变化,成为稳定、硬化、钙化斑块,这种钙化斑块不容易从血管壁脱落、破碎、暴露血管内皮,从而减少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的发生,钙化的血管局部不容易导致脑梗塞或者脑栓塞。 但钙化的脑血管说明存在动脉硬化证据,除了局部钙化外,其他部位可能存在各种动脉硬化软斑、狭窄,甚至闭塞情况,所以,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要总体评估。
脑软化灶是陈旧的病灶,并且是很久的病灶,一般不会出现新的症状。 如果是有明确脑梗死或者脑出血症状,就医病史的,这些症状可能就是脑软化灶曾经出现的症状。如果是一直没有明显症状,体检发现的脑软化灶,很可能就没有其他神经缺损症状。但一些比较大的软化灶,特别是累及大脑皮层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病。既往可能会出现的神经缺损症状,包括言语不能、视物双影、视力、听力下降、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
脑壳里面响可能是耳鸣或者脑鸣的一种表现。 耳鸣分为神经性耳鸣、动脉硬化引起的耳鸣,一种是听神经神经传导受影响,可以是刺激性因素、损伤性因素,比如炎症、外伤、过敏等。动脉硬化主要是导致局部血流速度过快或者过慢,局部微小动脉受累,血管神经受影响,过快的血流感受到就是耳鸣或者脑鸣。 另外,也有人认为脑鸣是另外一种耳鸣,因为感受到鸣响的器官最终还是听神经。所以,归根结底都是听神经,或者供应听神经的内听动脉受累,所出现的感受;还可能是听觉中枢受累。
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疼的情况。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疼、头昏昏沉沉、头脑不清晰的感觉,时间长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脑供血不足是通过影响脑血管壁上的痛敏结构而引起头痛。 另外,头疼不一定是脑供血不足,也可能是高血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面部炎症继发头疼、颈椎颈部肌肉疾病继发头疼。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也可能是脑炎,大面积脑梗死,脑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他疾病引起。
脑梗左边麻木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日常二级预防和康复治疗。 急性期治疗又分为神经内科治疗和脑外科治疗。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2周内,发病3-6小时以内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溶栓治疗或者取栓治疗。严重的脑梗死,必要时可以脑外科去骨瓣减压治疗。除此以外,内科治疗还包括神经保护治疗和改善脑供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稳定斑块治疗,维持血压、血糖平稳等综合治疗。 肢体麻木往往是神经损伤的表现,单纯针对肢体麻木的恢复可能比较慢,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针灸治疗为主,需要几个月到半年,甚至一年或几年的恢复期,有的可能会或多或少留有后遗症。
脑梗塞三个月后手脚疼痛可能是丘脑梗死后遗症。 丘脑梗死后常常会容易出现伴有疼痛的感觉障碍,具体需要看脑梗塞具体部位,是否累及丘脑。如果当时的脑梗塞病灶并不在丘脑,需要复查看是否又有新的病灶,特别是累及丘脑的病灶。 丘脑梗死出现的疼痛叫丘脑痛,常常很难根治,并且疼痛难忍,有的患者甚至因为长时间疼痛折磨,而出现抑郁症。肢体疼痛的治疗主要以脑梗死治疗和康复治疗为主,坚持康复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对症止痛治疗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异常指标,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戒烟、限酒,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 其中脑梗死、脑出血二级预防最为关键,除了急性期需要住院治疗以外,其他阶段主要是以口服药,预防下次脑梗塞或者脑出血为主。 如果没有应用禁忌症,需要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斑块、动脉血管狭窄、闭塞,需要口服他汀类降脂药;有糖尿病需要严格糖尿病饮食,每天规律应用降糖药物;有高血压需要低盐饮食,每日规律口服降压药;有肢体瘫痪要进行康复治疗。
脑梗病人吃叶酸一般是为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是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增加高血压控制难度和风险,血压控制不好动脉硬化加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所以为了更好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特别是得过脑梗死的患者,更应该把同型半胱氨酸降下来,降低危险因素。从而预防下次脑梗塞的发生。 除了同型半胱氨酸以外,其他危险因素也需要控制,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吸烟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