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多是圆锥形的丘疹,有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在确诊粉刺之前,需要先排除马拉色菌性毛囊炎。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好发于颈部,前胸,肩背部等位置,典型皮损就是炎症性毛囊性丘疹,丘疱疹或小脓疱,它是一种真菌感染。 鉴别诊断,可以用真菌镜检,如果是阳性,就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如果是阴性,可以考虑是否是胸前的粉刺。粉刺是痤疮的一种典型皮损,它可继而发展为丘疹,结节或囊肿,两者需要鉴别诊断。
毛囊炎是累及毛囊的细菌性感染的皮肤病,大多数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偶尔也可能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毛囊炎,常见的诱因有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的慢性疾病,或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那么捂出毛囊炎也是可能的,所以在毛囊炎的防治方面,首先要解除可能的诱因,比如说高温多汗,卫生习惯不良等。 治疗方面多选用外用药,比如百多邦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具体用药请根据当地医生的指导。
湿疹是一种由于内外环境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而尖锐湿疣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它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所致,常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它的皮损有生殖器部位出现带蒂或不带蒂丘疹,也可呈乳头状或菜花状的疣体。 尖锐湿疣的诊断需要根据病史性接触史,配偶感染史或间接接触史等,以及典型临床表现,可以确诊。但如果皮损不典型,还需要做醋酸白试验,HPV检测及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孕妇身上起皮疹,可能出现瘙痒或疼痛等不适,这个时候首先要去医院找医生进行面诊,明确原因,明确诊断。如果是有明确的诱因,首先去除诱因治疗,因为孕妇是一个特殊群体,用药对胎儿是有一定风险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如果皮损面积较小,可能局部用一些外用药,比如糖皮质激素炉甘石洗剂等等。或者权衡利弊,需要给孕妇用一些系统性用药,比如地塞米松,抗生素等,这个时候也需要也会向患者讲明病情的严重程度。
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症,它的临床分析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其中急性期的湿疹,它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 严重者可糜烂全身,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融合成片,边界不清楚,因为搔抓形成糜烂面,有明显的渗出,感觉瘙痒明显,搔抓热水洗烫会加重皮损,如果进一步感染,则会形成脓疱,淋巴结肿大,可以出现发热等症状。
湿疹具有遗传倾向的,最常见的就是特异性皮炎,也称为异位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瘙痒。皮疹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他过敏性疾病。 特异性皮炎具有遗传过敏素质,它的含义是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倾向;对一种蛋白过敏,血清中IgE水平升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特异性皮炎的病因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有关,遗传因素,免疫学说,环境因素以及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面部出现毛囊炎。要警惕,如果局部位置出现在鼻,额,眼旁,勿用手挤压,以免导致细菌上行至颅内。毛囊炎应尽早应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夫西地酸等,以减轻局部炎症。 若毛囊炎进一步发展,周围出现炎症脓肿,导致出现疖肿,或痈,那么预后有可能存在色素沉着,红斑的风险,因为毛囊炎在面部,有损面部形象,可以继续采用一些光电治疗来改善,毛囊炎遗留的色素沉着。
丹毒是累及皮肤深部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多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主要侵犯了淋巴管。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患者面部,小腿或足背等处出现单侧的水肿性红斑,伴随高热寒战,皮损境界清晰,表面紧张发亮,细菌往往通过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的损伤侵入,常见的诱因有足癣,甲真菌病,溃疡,鼻炎,慢性湿疹等。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科医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瘙痒在程度上可轻可重,时间上可有持续性的,阵发性的或间断性的,也可能身体某一个部位短暂出现,也可能是全身泛发。 瘙痒常在荨麻疹,慢性单纯性苔藓,湿疹,疥疮等,此外,还有一些系统性的疾病,如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也可能出现瘙痒。另外,皮肤干燥引起的瘙痒也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冬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湿。
湿疹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湿疹并不是水,它的渗液在急性期会比较明显,亚急性期减轻,慢性期没有明显渗液,主要是表现皮损、肥厚、表面粗糙、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 对于渗出明显的急性期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也可以弥漫全身,在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小水泡有明显的浆液性渗出,尤其在搔抓后。搔抓、洗烫会使皮损更加严重,继发细菌感染会形成脓疱、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