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在萎缩性胃炎、炎症性肠病的诊治。
克罗恩病的患者腹痛像绞痛,可能是肠粘连,也可能是溃疡,需结合症状进行区分。 肠溃疡引发的绞痛多与进食相关,进食后肠道蠕动刺激溃疡面,疼痛可能加重,还可能伴有腹泻、便血。肠粘连导致的绞痛常是持续性的,可能伴有腹胀、排气排便减少,尤其在活动后明显。 这两种情况都需重视,若绞痛频繁加重或伴有呕吐,可能是病情的进展,建议及时就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
萎缩性胃炎患者晨起口苦,很可能和胆汁反流有关。 正常情况下,胆汁由胆囊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若胃动力不足,幽门功能失调,胆汁可能反流入胃,甚至到达食管。胆汁中的胆盐会刺激胃黏膜,还会让人觉得口苦,尤其晨起时明显。不过,口苦也可能和口腔问题、肝胆疾病有关。 若长期口苦,建议做胃镜或者食管24小时pH值监测,明确是否有胆汁反流,再针对性进行处理。
吃稍微硬点的食物就胃疼,可能是萎缩性胃炎加重了。 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本身较脆弱,若病情加重,胃黏膜的炎症糜烂明显,硬食物会刺激或摩擦胃黏膜,引发疼痛。此外,胃动力不足,消化功能减弱的时候,硬食物难以消化,也会导致胃胀胃疼。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合并胃溃疡。 若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建议及时做胃镜检查,明确胃黏膜的状态,别硬扛。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能否吃海鲜因人而异。 海鲜富含蛋白质,但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对海鲜过敏,或因海鲜寒凉不易消化,食用后诱发肠道不适,加重腹泻和腹痛。如果本身对海鲜不过敏,且病情处于缓解期,可以少量尝试新鲜煮熟的海鲜,观察是否有不适。 急性期患者的肠道敏感,建议暂时不吃海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吃海鲜的时候要彻底煮熟,避免生食。若食用后症状加重,需立即停止。
克罗恩病患者反复口腔溃疡与肠道病变有一定关系。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由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的全身性病变。口腔和肠道同属消化道,黏膜结构相似,免疫异常可能同时影响两者,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且常与肠道病变活动度相关。当肠道炎症加重时,口腔溃疡可能会更频繁。 如果出现反复口腔溃疡或难以愈合的情况,建议告知医生,因为这可能是病变的一个提示,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长期吃剩菜可能会增加萎缩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剩菜尤其是隔夜的剩菜可能滋生细菌,还会产生亚硝酸盐。亚酸硝盐进入人体体内可能会转化成致癌的物质,长期刺激胃黏膜,损伤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炎、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几率。 此外,剩菜反复加热会破坏营养,也可能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建议尽量少吃剩菜,尤其是存放超过24小时的。吃剩菜前要彻底加热,减少健康风险。
一紧张就肚子疼、拉肚子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肠道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但肠道敏感,容易受情绪压力影响,导致肠道蠕动加快、痉挛,出现肚子疼、拉肚子。排便后症状都会缓解。 不过,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出现,且检查无异常,更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注意调整情绪、规律饮食,必要时用药缓解。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是肠炎。需要结合其他表现来进行区分。 肠易激综合征的交替多与情绪、饮食有关,无器质性的病变,大便多脓血,肠镜检查正常。肠炎的交替可能伴有腹痛、脓血便和发热,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的炎症溃疡等病变。 如果这种症状持续超过三个月,或者伴有体重下降,建议进行肠镜和粪便常规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复查一次胃镜的安全性,取决于肠化的程度和是否有其他异常。 轻度肠化且无上皮内瘤变,建议1至2年复查一次胃镜;中度肠化建议每年复查;重度肠化或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建议每6至12个月复查。若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或内镜下治疗。 具体复查时间需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判断,不应自行延长复查间隔。定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降低风险。
克罗恩病患者能否吃坚果需要看病情的阶段。 坚果坚硬,富含油脂和粗纤维,急性期或肠狭窄的患者吃了可能会刺激肠道,甚至引发梗阻,不建议吃。病情稳定的缓解期患者可少量尝试研磨成粉末的坚果,如核桃粉、杏仁粉,混合粥或牛奶中食用,减少肠道的负担。 无论何时吃坚果后,若出现腹痛、腹胀或者排便的异常,需要立即停止食用。建议根据自身的耐受度进行调整,别盲目跟风,必要时要咨询医生。
克罗恩病的患者出现肠梗阻可能是肠狭窄导致的。 克罗恩病的慢性炎症会反复刺激肠壁,导致肠黏膜的增厚和纤维化,逐渐形成肠狭窄。肠内容物难以通过,就会引发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不过,急性炎症期肠壁水肿也可能是暂时的梗阻,需通过检查区分。无论哪种病因,肠梗阻都属于急症,需要立即就医,以避免肠坏死等严重后果。
吃冰淇淋后马上拉肚子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对冷食不耐受。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比较敏感,冷食会刺激肠道平滑肌,导致肠道蠕动加快、痉挛,从而引发腹痛和拉肚子。这种情况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很常见。如果每次吃冷食都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减少或避免冷食,选择温软的食物。 若偶尔出现或伴有发热、呕吐,可能是肠道感染。平时要注意观察饮食与症状的关系,帮助避开病因。
克罗恩病患者体重下降明显,补营养需循序渐进,避免刺激肠道。 建议选择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鸡蛋羹、鱼肉泥、豆腐、营养粥等等,少量多餐,每天5~6餐,减少肠道的负担。避免辛辣、生冷、坚硬的食物,减少肠道刺激。 若进食后人吸收差,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肠内营养制剂来补充热量和营养素。同时,需要结合病情的控制,只有肠道炎症稳定,营养吸收才能改善。别盲目大补,最好在营养师指导下,进行一个方案的制定。
萎缩性胃炎患者体重下降,可能是吸收不好,也可能是病情进展。 萎缩性胃炎会导致胃黏膜变薄、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尤其是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长期这样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若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肠化加重、上皮内瘤变,甚至少数发展为胃癌,这可能伴随体重下降。还有可能出现食欲差、贫血等症状。 若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建议及时复查胃镜和相关检查,以排除严重问题。
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带脓血,与普通肠炎有明显的不同。 溃疡性结肠炎的脓血便多为粘液脓血,大便次数频繁,常伴左下腹痛、里急后重,病程长且易反复,病变主要在结肠的黏膜,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普通肠炎多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脓血便可能会伴有发热、腹痛,病程较短,经抗感染治疗后都能痊愈,不会长期反复发作。 若长期脓血便,更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需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明确。
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可能会导致大便中含有少量的粘液。 这是因为肠易激综合征会导致肠道黏膜分泌增加,加上肠道蠕动加快,未被吸收的水分和少量的粘液会随大便排出,表现为稀便或者糊状便。粘液量通常不多,且不会有脓血。 如果粘液较多或者伴随脓血、腹痛剧烈、体重下降,可能是肠炎、肿瘤等疾病,需要及时检查,不要误以为只是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便血多了确实会导致贫血。是否需要补铁,要看具体情况。 长期便血会导致铁丢失过多,引发缺铁性贫血,此时需要补铁,能有效改善贫血症状。但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补铁效果不佳。 建议先查血常规,血清铁等指标,明确贫血类型,在医生指导下补铁,避免自行用药过量。
溃疡性结肠炎在使用生物制剂后仍可能复发。 生物制剂能有效抑制肠道炎症,快速缓解症状,维持缓解状态,但它并不能彻底根治疾病。若停药、减药不当或存在感染、劳累、饮食刺激等诱因,病情可能再次出现活动,出现腹泻、脓血便、腹痛这些症状。 所以即使使用生物制剂,也要定期复诊,遵医嘱调整用药,避免诱因才能降低复发的风险,别擅自停药。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总是左下腹痛,这很可能与肠黏膜溃疡的位置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当这些部位的肠黏膜出现溃疡炎症时,会刺激肠道平滑肌痉挛,引发左下腹痛。疼痛可能在排便后稍微缓解。 如果溃疡范围扩大至其他部位,也可能会出现其他部位的疼痛。若疼痛加重或位置变化,建议复查肠镜,以了解溃疡的情况。
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通常在排便后会缓解,这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特点之一。 因为腹痛多由肠道蠕动异常,肠道内气体或粪便积聚刺激引起,排便后肠道内压力减轻,蠕动恢复正常,腹痛便会随之缓解。这种腹痛多位于下腹部,疼痛程度不一,可能是隐痛、胀痛或者痉挛痛。 若腹痛在排便后无缓解,或者伴随着脓血便、体重下降,需要及时检查,排除其他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