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通常会出现皮疹、关节红热、肿痛、发热、容易疲劳等症状。皮疹通常出现在面部、颈部、手臂以及胸部,受到紫外线照射之后,皮疹会更加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头痛、呼吸困难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抽搐、惊厥的症状。 系统红斑狼疮以药物治疗为主,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非甾体类的消炎药物进行治疗,缓解症状。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免疫抑制剂,调整身体内的免疫反应。皮疹比较严重时,还可以配合使用抗疟药物,控制皮疹的发展。为了防止血栓的形成,还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盲目用药。
骨质增生是指患者的骨骼边缘长出骨性增生物的疾病,主要是以下原因导致的。 1、肥胖。对于体重严重超标的人群,会导致骨骼的承受压力进一步增大,所以肥胖人群患上骨病的发生率,要远高于体重正常的人群,所以容易导致发生关节炎,引起骨质增生的现象。 2、骨关节劳损。对于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运动员,或者重体力劳动的民工、搬运工等,会导致关节使用过度出现劳损,也会导致骨质增生。 3、骨关节退变。对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群,容易发生骨关节功能退变,也有可能导致骨质增生的发生。
腰间盘突出与骨质增生不是同一种病。 1、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人体腰椎间盘部位出现退行性的改变,在外力的刺激下纤维环出现破裂,以及髓核突出压迫到人体的脊髓神经,会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现象。 2、骨质增生:主要是指患者的腰椎骨质出现退行性的病变,属于骨质疏松的一种表现形式,会导致患者出现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现象。 虽然两者属于不同的疾病类型,但是在症状表现方面比较类似,所以当出现下肢麻木、腰部疼痛时,可以到医院进行X射线、CT等检查进行明确。
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所组成的。 免疫器官包括由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之类的组织,其中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包括有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包括有单核吞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有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之类的。 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作用,能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理的平衡。
全身疼痛和风湿有关系,出现全身疼痛,需要进一步筛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O、抗核抗体、抗ENA谱以及抗CCP抗体,抗AKA抗体之类的检查,来明确到底是哪一种风湿病所导致的全身疼痛。临床上面最常见的引起全身疼痛的疾病,有多发性肌炎、纤维肌痛综合征和风湿性多肌痛。通过以上的检查,就可以明确到底属于哪一种具体的病因。
秋水仙碱不能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它可以抑制痛风的急性期白细胞的趋化,从而可以快速的缓解痛风患者关节的肿痛。 秋水仙碱是属于抗炎止痛的药物,并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有可能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并且有可能会出现胃肠道的反应,比如腹痛,腹泻之类的反应。 但是对于初始降尿酸的患者来说,建议要小剂量的秋水仙碱预防性的治疗1到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可以预防在降尿酸的过程中诱发的痛风的急性发作。
吃秋水仙碱出现拉肚子并不是在降尿酸。这是因为秋水仙碱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拉肚子是秋水仙碱的副作用。 秋水仙碱属于抗炎止痛的药物,能够缓解痛风的急性疼痛,并不是降尿酸的药物,并没有降尿酸的功效。临床上面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主要有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第二类为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有苯溴马隆。
秋水仙碱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代谢完。 因为秋水仙碱半衰期比较短、代谢比较快,是一种抗炎止痛、抗纤维化的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硬皮病的患者。在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期口服秋水仙碱,可以抑制白细胞的趋化,快速缓解关节炎症,减轻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症状。 但是,秋水仙碱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比较接近,所以,有些患者服用之后会出现腹痛、腹泻之类的消化道反应。
尿酸高患者可以吃黄豆。 黄豆属于低嘌呤饮食,痛风患者饮食上要低嘌呤饮食。因为人体有20%的血尿酸,来源于食物中嘌呤代谢,所以,通过低嘌呤饮食,可以减少血尿酸的来源。 血尿酸高患者除饮食注意外,还需适当多喝水,保证每天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有利于血尿酸通过小便而排泄。同时,通过饮食难以控制顽固的高尿酸血症,可加用非布司他降尿酸处理。
尿酸高的患者最好不要吃鱼胶,因为鱼胶是属于高嘌呤饮食,而嘌呤是体内血尿酸的来源。吃过多的鱼胶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尿酸进一步升高。 对于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在生活中总的原则是需要低嘌呤饮食。大多数的青菜水果和主食都是可以吃的,这些都是属于低嘌呤饮食。 要少吃的是一些肉类和一些动物内脏以及火锅类的食物,比如像肥肠以及羊肉以及狗肉之类的食物,都是属于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高尿酸血症的患者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