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发热与大肠湿气有一定的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辨证,体内湿气过重会造成大肠湿热,引起肠道湿热下注,最终诱发肛门发热、肿胀、疼痛。如果长时间不处理,严重时会诱发痔疮。从西医的角度讲,肛门发热属于肛管炎。 可以多用薏米、红豆等泡水饮用,可以排除体内的湿气。饮食不要能吃辛辣、甘厚肥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结合用温水坐浴,涂抹清热去火的药膏如痔疮膏,能缓解肛门发热。
肛门发紧老想大便,可能是便秘、直肠前突等原因引起的。 经常便秘的患者,由于大便存留在肠道内,经过肠道的吸收变得干燥坚硬,不易排出,粪便滞留在直肠内,引起肛门出现坠胀、发紧、老想拉大便的感觉。直肠前突主要是由于大便不能一次排出、淤积过多的粪便在直肠内,也会引起老想大便、肛门发紧。 建议尽早到肛肠科就诊做相关检查,确诊病因,再给予规范的治疗,改善症状。
肛门大便后有灼烧痛感,可能是肠道感染、痔疮急性发作引起。 如果肠道受到致病菌的侵入,如细菌或者病毒会造成肠道蠕动亢进,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局部的皮肤受到细菌感染,引起肛门局部的皮肤出现小溃疡面,每次大便之后会感觉有烧灼痛感。 痔疮在急性发作期时,由于痔核充血、水肿,疼痛,每次排便后加重疼痛,造成肛门有烧灼痛感。建议前往肛肠科完善相关的检查,确诊后给予治疗。
肛门大便后痒,要根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果是肛周湿疹引发的瘙痒,可以应用清热燥湿、止痒的中药,局部坐浴,擦干后可以涂抹激素类乳膏止痒治疗,比如曲咪新乳膏。如果是痔疮引起的瘙痒,可以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坐浴,肛门内塞复方角菜酸酯栓,肛外涂抹痔疮膏、口服化痔胶囊等药物治疗。 平时要注意肛周局部卫生,每次排便后要用温水清洗,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抓挠瘙痒部位。
肛门处总有大便,可能是顽固性便秘、肛门出口梗阻等原因引起的。 如果经常吃燥热的食物、饮食不均衡、摄入的膳食纤维过少,会导致大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每次排出的大便量少,总感觉排便不净,引起肛门处总有大便。 如果肛门出口发生梗阻,如痔疮脱出肛门嵌顿、直肠息肉脱出,会造成排便受阻,粪便滞留在肠道内,引起腹部胀气,总是感觉肛门处有大便,但又难以排出,引起肛门坠胀不适。
肛门出血要根据引起出血的原因,选择合适的止血药治疗。 首先,如果是痔疮引发的肛门出血,可以口服止血的中药止血,肛门内塞复方角菜酸酯栓,结合口服凉血地黄汤、槐角丸等中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另外,如果是受到异物刺伤造成的肛门出血,局部可以涂抹止血药粉,必要时手术治疗,对出血的部位进行缝扎。术后注意肛周的清洁干燥,便后要用温水清洗,以免发生感染。
肛门充血、水肿可能是痔疮发作、肛周脓肿等原因引起。 痔疮是比较常见的肛肠疾病,如果脱出肛门形成充血、水肿,会引起肛门疼痛、肛门坠胀不适、瘙痒等临床表现;也有可能是肛周脓肿引起,这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由于炎症介质刺激,引起肛门局部充血、水肿、疼痛明显,甚至有可能引起发烧。 需要前往肛肠外科完善相关的检查确诊后,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肛门不大便也出血,可能是肛裂、痔疮急性发作、直肠息肉等原因引起的。 首先,肛裂如果长时间没有愈合,受到牵拉会造成裂口出血,伴有肛门疼痛感; 其次,痔疮在急性发作期的时候,由于充血、水肿脱出肛门,经常受到摩擦会造成局部的粘膜发生破溃引起出血; 另外,直肠息肉脱出肛门无法回纳,经常受到摩擦或者细菌感染造成表面的黏膜发生破溃也会造成出血。 需要前往肛肠科做相关检查,才可以明确诊断。
肛瘘痔疮做了手术后,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燥热的食物。 肛瘘和痔疮做了手术后留下的创口恢复时间比较长,要注意饮食调理,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生姜、大蒜、白酒等,这些食物容易造成体内上火。也不能吃燥热的食物,如烤鸡、煎炸的食品也会容易造成上火,引起大便干燥,排便时会对伤口造成刺激,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要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伤口的恢复。
肛瘘术后伤口发白,可能是伤口出现感染引起的。 做了肛瘘手术后,如果没有做好伤口局部的消毒换药,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引起渗出脓液,最后在创面形成脓苔引起伤口出现发白的现象;但也可能是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形成角化引起的。 如果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建议完善分泌物培养检查和血液分析。确诊是感染引起的,需要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术后要注意创面的保护,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定期消毒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