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家长要监测体温、精神状态等改变,需要时及时就诊。 如果体温大于38.5°C,可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低热或口服退热药效果不明显时,可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温水浴等。 在饮食上要补充水分,少食多餐,食用清淡可口的食物。如有精神状态不佳或抽搐等表现时,应及时就医。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要注意戴好口罩,勤洗手等。 其他注意事项跟普通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类似,即加强居室通风,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勤洗手、保持手卫生,玩具、食具消毒。 此外,个人要注意充分休息、饮食合理、适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发生疾病。
儿童咳嗽厉害要根据原因来使用药物或者处理: 1、痰液粘稠:使用祛痰剂,比如氨溴索等使痰液稀释容易排出,咳嗽可得到相应的缓解。 2、气管紧张痉挛:使用气道舒张剂,比如β2受体激动剂缓解。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单纯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干咳可小口含服蜂蜜水缓解。
婴幼儿感冒的时候可以洗澡。 但是洗澡时要注意水温适宜,不要太烫也不要太冷,同时注意时间不要太长。洗完澡之后要及时穿好衣服,避免再次着凉。此外,要注意给小朋友补充水分,保持水分充足,如果保持小朋友在舒适的状态,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唯一或主要的表现是咳嗽,通常持续>4周以上,没有明显的喘息,咳嗽以干咳为主,痰少,且常在夜间或者清晨发作。 患儿运动或者遇到冷空气之后可以加重,没有明显的感染征象,应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效果。咳嗽变异性哮喘,确诊后需要按哮喘症的规范进行治疗。
幼儿急疹跟感冒的主要区别在于: 1、幼儿急疹在高热3-5天之后会出现皮疹。 2、幼儿急疹具有传染性。 3、幼儿急疹跟感冒多是病毒感染引起,过程大概3-5天,两者病程相似。 治疗上,主要监测患儿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同时加强护理,在饮食上多喝水、清淡饮食等食物,大部分幼儿都可以自愈。
婴幼儿过敏性咳嗽的原因如下: 幼儿过敏性咳嗽是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类型之一。它的发病机制目前不明确,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均会咳嗽,遇到异味等刺激时会较明显。 在临床检查时,可表现为有过敏原检测阳性,使用抗生素治疗时无疗效,使用抗组胺或激素等药物有疗效,但必须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性感染,主要是对症处理的药。 1、一般流鼻涕、咳嗽、发热等,可用退热药等能减轻鼻塞、流涕的药物; 2、若发热超过38.5°C,考虑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 3、咳嗽、痰多时,可用氨溴索等祛痰剂;若喘息明显,可用支气管扩张剂等对症处理的药物。但都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儿支气管肺炎咳嗽有痰是可以做雾化的。雾化的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糖皮质激素:减轻气道炎症。 2、支气管舒张剂:使气道舒张有利于痰液排出。 3、黏痰溶解剂:使粘稠的痰液稀释,更利于纤毛运动后排出。 同时,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多喝水也可以让痰液稀释,使之容易排出。
儿童咳嗽反复支原体感染应对办法如下: 1、自身找原因:小孩是否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等。 2、治疗中找原因:使用药物是否不敏感或耐药、疗程不足,导致患儿未痊愈。 3、有无其他感染源:因其他感染源导致在家里反复播散、交叉感染,儿童反复咳嗽、支原体感染。 总之,根据可能原因进行检查,再对症处理。
慢性咳嗽是其一症状,临床上要尽可能的根据病史、体征以及相关实验室及器械的检查,明确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没有明确的病因提示时,应按照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行经验性的诊断性治疗,并且要反复的随访再评估。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大概一周左右可自愈。 患儿超过一周还有反复高热不退或合并抽搐等其他表现时,家长要带患儿及时就医,看是否合并其他细菌感染或脑膜炎等并发症。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要加强隔离;不要四处走动;注意居室通风、手卫生和玩具、食具消毒;平常护理要饮食清淡可口,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等。
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70%-80%由病毒感染引起,20%-30%由细菌感染引起。 病毒一般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由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感染疾病,是自限性疾病,过程是一周左右。 若患儿精神状态好,无高热、抽搐、气促等明显表现,可在家观察。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会传染。 疱疹性咽喉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消化道排泄物、粪便等传播;接触患儿分泌物、食具、玩具等均会传播。 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手卫生,加强居室通风,减少传播途径。免疫力低的孩子,要加强饮食护理,提高自身免疫力,减少患病机会。
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之后,还有几声咳嗽的原因如下: 小儿可能是支气管感染后,气道上皮完整性被破坏,或纤毛柱状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持续气道炎症,伴有暂时性气道高反应性造成。 此时,细菌感染得到控制,只是暂时性气道高反应,不需要特殊用药,但当咳嗽影响夜间睡眠、休息时,可适当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更好休息。
儿童慢性咳嗽在不同的年龄段病因是不同的: 1、大于6岁的儿童,以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心因性咳嗽为前三位病因。 2、小于6岁的儿童,以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为前三位病因。 慢性咳嗽是指狭义性慢性咳嗽:咳嗽持续>4周以上,咳嗽为主要的表现,X线没有特殊改变。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型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是发热、流涎,部分小孩出现呕吐、腹泻;也可因口腔疼痛、进食不佳致精神差;明显发热时可致惊厥。 这类病多发梅雨季节和托儿机构,通过呼吸道飞沫、消化道排泄物和接触传播,需注意卫生和消毒。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方法有: 1、加强隔离: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后,患儿不要去学校、托幼机构等地方,加强传染源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手卫生、居室通风、托幼机构玩具、食具、书本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小朋友在疱疹性咽峡炎多发、高发季节,要做好手卫生,保证充足营养、睡眠,提高免疫力,减少得病概率。
小儿支气管肺炎咳嗽的护理有: 1、经常翻身、拍背:通过改变小孩体位,来促进痰液排出。 2、饮食护理:给予孩子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多饮水,让痰液稀释,促进痰液排出,在这期间要尽量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3、注意环境清洁:尽量减少毛绒玩具,或可能造成小孩过敏、刺激的环境,来促进康复。
幼儿急疹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疾病。 病原是人类疱疹病毒6型,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2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3-5天,热退后出疹。幼儿如果精神状态好,无抽搐等并发症,可在家观察。 因为幼儿急疹具有一定传染性,所以患病后不要带患儿到人群聚集处,同时要注意卫生、居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