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脉搏频率约为60~100次/分,老年人和运动员的脉搏可能稍微慢一点。另外,运动时和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脉搏会跳的比较快,安静和睡眠的时候相对来说慢一点。且正常的脉搏还表现为脉率比较规则,不会时快时慢,脉搏强度也比较均匀。如果出现脉搏频率明显较快或者较慢,又或者是时快时慢毫无规则,可以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虚火,亦称阴虚火旺,多由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虚热虚火内生所致。虚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干燥,咽痛齿衄,眩晕耳鸣,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性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真寒假热等。 阴虚火旺症状主要表现于肺、心、胃、肝、肾等脏腑上,肺阴虚的患者可以口服沙参麦冬汤或百合固金汤治疗;心阴虚的患者可以口服天王补心丹来治疗;肝阴血虚的患者可口服归芍地黄汤;肾阴虚的患者可口服六味地黄丸或者左归丸调理;胃阴虚的患者口服沙参麦冬汤调理。
血热证,是指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因烦劳,嗜酒,恼怒伤肝,房室过度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常咳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血热、心烦、口渴、舌红绛,脉滑数。 所谓肺热,其实一般指的是中医上的肺阴虚证、痰热郁肺证或肝火犯肺证。肺阴虚证,常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至见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痰热郁肺证可见咳嗽,气息急促,咳黄粘痰,痰不易咳,或者痰中带有腥味 或者痰中带血,血色鲜红,或者伴有发热等。 肝火犯肺证常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胃阴虚为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胃阴不足。常见口干唇燥,胃部有嘈杂感,干呕,饮食减少,大便干结等等。 脾虚,在中医上有多种证型,每个证型的症状不一样。比如对于脾气虚,常表现为腹部胀满、腹痛、食欲不振、气短易疲劳等。 对于脾阳虚,常在脾气虚的表现上还兼有大便溏稀、四肢怕冷、小便短少等临床表现;对于脾虚气陷,常在脾气虚的基础上有内脏下垂的表现;
中医上阳虚是指阳气虚损机能减退、代谢缓慢的病理状态,大多因先天体质不足、后天饮食生活习惯、劳累及久病等多种因素所引起,常表现为四肢怕冷,腹部冷痛,面色恍白、乏力、易疲劳等表现。当然不同脏腑的阳气亏虚临床表现也不一样。 脾阳虚表现为腹部冷痛,肢体寒凉,食欲不振,进食生冷或难消化食物后会出现上述症状加重,大便稀溏,食欲不振等症。
脾有土的性质,有调节水液代谢的作用,脾虚,则水液代谢失调,该排出体外的水分没有及时排出体外在体内蓄积形成湿邪,湿清者为饮,饮得热煎为痰,痰邪不只是能咳出之痰,还有咳不出之痰。 这类患者可以出现体重上涨,乏力,整天无精打采,困倦,食欲不振,或者进食后出现腹胀,小便短少,大便稀溏,有里急后重感等症。脾虚湿内停的患者可以根据有无热像食用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或者温胆汤来治疗。
我们吃大蒜会呕吐可能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 一、蒜味不适。大蒜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有些人不耐受,吃了大蒜会觉得刺激性太强,从而产生恶心、想吐的感觉。建议吃完大蒜后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减轻不适,例如牛奶、酸奶、坚果等,蛋白质可与大蒜素发生反应,减轻不适感。 二,食用过多。有些人爱吃大蒜,食用过多,大蒜中的大蒜素大量在身体堆积造成强烈的不适感,以至于恶心想吐。建议适量食用,不要过多食用。 三,胃部疾病。大蒜中的大蒜素有消炎杀菌的功效,经常食用对身体很有好处,但是有胃部疾病的人吃大蒜可能会加重腹部灼热感、嘈杂感、恶心欲呕吐等症。建议有胃部疾病者少吃大蒜,以免加重不适。
中医上体内湿的产生多因身体肥胖、痰湿过盛、饮食过于生冷,或过于肥腻导致脾胃损伤,使脾胃功能失调而产生内湿。而脾的生理功能正常发挥需要肾阳的支持,因此内湿的产生不仅和脾阳虚有关,还与肾阳有密切关系。 另外中医认为肾脏对体内水液代谢起主要作用,因此肾阳虚衰不仅会影响及脾导致内湿产生,并会出现水液代谢失常出现内湿。另外湿邪又可损伤阳气,病久则会出现脾阳或肾阳虚衰而出现阳虚湿盛。
胎毒是产后急性过敏重症的俗称,主要表现为各种皮肤变态反应如疮疖、疥癣、痘疹等。 病因大多因孕妇嗜食辛辣油腻食物或生活调理失宜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热所致。 对于胎毒的治疗原则是清热泻火,绿豆性寒有清热解毒、排毒利尿的作用,因婴幼儿不能直接服用绿豆水因此主要依靠孕妈的母乳来调理胎毒,绿豆清热解毒的效果不强,因此单用绿豆治疗胎毒可能效果欠佳需要与其他药物同用。 孕妇怀孕期间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多吃滋阴润燥、生津养肺的食物和当季水果,少吃辛辣、油炸、油腻的食物。
瘰疬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其临床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后流脓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往往此愈彼溃,形成窦道。 对于中医内治上,对于不同的证型有不同的治法及方药,比如: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化痰,可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可用六味地黄汤合清骨散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养血,可用香贝养荣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