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如果能及时通过药物治疗,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一般可以控制5年以上。 一旦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会有明显症状。当心脏负荷增大时,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或造影检查明确诊断,针对患者病情选择药物治疗。 另外,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冠脉痉挛是否需要终身服药,主要看冠状动脉是否有明显的固定的狭窄。 有些病人主要是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长期的精神紧张或受到惊吓,会引起冠状动脉突然痉挛,而引起血流供应减少,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心绞痛的发生。这样的患者当外界刺激因素消失后会恢复正常,不需要长期服药。 如果患者冠状动脉已经有明显狭窄,做心脏冠脉CT或造影明确了狭窄程度达到了50%以上,这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冠脉钙化是否严重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首先,冠脉钙化是做冠脉CT检查以后,提示有冠脉钙化。而冠脉钙化主要是由于冠脉内的钙盐沉积而使血管变得僵硬,但冠脉钙化如果没有狭窄,而且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的话,是不严重的,不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治疗方式。 其次,如果冠脉钙化伴有狭窄,是比较严重的,若不治疗会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支架治疗来改善病情。能引起冠脉钙化的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等危险因素。

冠脉70%不做支架是否危险,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冠脉堵塞在70%及以下,一般不需要放支架,以观察病情为主,不会导致严重心血管事件。如果冠脉堵塞70%~90%,没有明显症状,血管尽管比较狭窄,侧支循环较好,也不需要放支架,需要定时的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的药物。 如果冠脉狭窄达到了90%或95以上,建议放支架,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塞。如果冠脉堵塞70%及以上,患者有明显心前区疼痛症状,活动耐量下降,考虑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放支架。

更年期胸闷气短多长时间恢复,和个人的体质等因素有关,没有固定的时间。 更年期出现胸闷气短,主要是由于更年期以后女性的卵巢逐渐退化、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会有胸闷、气短,并伴有烦躁、焦虑等不适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的可在3年左右开始减轻,时间长的可能持续10年以上。 出现这种情况,可通过中医治疗和补充雌激素改善症状。更年期的女性出现胸闷症状,还需要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CT检查排除是冠心病导致的。

更年期心里难受,主要考虑是由于女性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神经和内分泌紊乱而引起。 患者常伴有胸闷,心悸,头晕,头痛等不适的症状,还会伴有烦躁,易怒,焦虑,失眠等精神症状。症状较轻时以观察病情为主,严重时可服用雌激素或中药汤剂调整。 更年期心脏难受还需要排除心源性疾病,比如冠心病会有胸闷胸痛,心前区压榨感等症状,发病时应到门诊查心电图,心脏彩超、冠脉CT或者是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更年期是有可能会出现心悸的症状的。 更年期的妇女由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会引起更年期综合征。本病发病的时候,由于神经兴奋会有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的症状。 症状较轻的通过自我调整,可以通过积极的参加运动和文体活动,来解除患者内心的顾虑;如果症状较明显的,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工作的,可以通过药物调整,可以使用中药调理,还可以采取口服雌激素的办法。

正常女性高压应该在90~139mmHg是正常的。如果血压超过140mmHg称为高血压。 当明确有高血压病后,应遵医嘱服用药物并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在临床上很多患者的血压低于90mmHg以下,主要和患者的饮食状态,女性的生理结构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的血压会逐渐的上升。如果血压偏低,需要通过饮食方面、运动方面等积极的改善,必要的时候可服用升压药物。

高压电压都低考虑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正常年轻女性患者可能会有血压偏低情况,和患者生理结构有关。患者血压在90 /60mmHg左右,甚至90 /60mmHg以下,没有明显症状,以观察病情为主,不需要特殊干预。如果有明显头晕、胸闷等不适,可在医师指导下口服生脉饮等药物。 第二,休克。例如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等。发病时会引起高压和低压都低,应积极补充血容量、抗过敏等纠正休克。

高压98mmHg低压58mmHg是不正常。 正常的血压如果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压,建议在安静的状态下再次复测一次。年轻的女性由于生理性的原因会血压偏低,部分患者会血压低于90/60mmHg,没有明显的症状,不需要处置。还有的患者血压偏低,会有头晕、无力等不适的症状,建议每天营养应充足,不应该挑食,可适当的吃含盐的食物可以提升血压。 如果是由于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应积极的治疗病因,例如当出现急性胃肠炎的时候,脱水也会引起血压偏低,应积极的补充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