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胳膊量血压相差大,绝大部分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正常两个胳膊之间的血压差不应该超过20mmHg,如果差的太多就要考虑是由于病理性原因。首先,考虑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大动脉炎所引起的,需要进行相关的颈动脉检查明确诊断。其次,考虑是由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当中应保持情绪平稳,并保证睡眠,不能熬夜,避免剧烈的活动。

恶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首先,血压突然之间上升并持续性的进展,舒张压超过130毫米汞柱。 2、其次,有靶器官方面的损害,主要是心脏、眼睛、肾脏等有损伤。患者会自觉有视力模糊、胸闷、气短、小便不利等情况,需要查眼底、肾功能、肾脏彩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明确。 恶性高血压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脑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窦性心律室性早搏是否严重,主要看早搏发生频率次数、是否伴有明显的症状等。 如果患者是偶发的早搏没有明显症状,是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的,正常的健康人也会出现偶发早搏。频发早搏每分钟超过5次,需要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症治疗,频率过快容易导致室性心动过速,而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 如果发生早搏并伴有心绞痛发作、心衰等,需要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

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传导阻滞的一种,见于健康人,也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 本病在心电图上的改变主要为QRS波时限小于0.12秒,V1和V2导联的 QRS波形态有改变,呈M型及rSR型或宽大有切迹的,而V5V6导联的S波明显增宽。 当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时候,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伴有心源性疾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是心电图的描述,可能提示患者有心源性疾病,例如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等。 在正常情况下也会有窦性心动过缓T波改变的症状,例如运动员会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正常人V1导联可以由T波倒置, V 2、V3导联也可以由T波倒置。如果V1导联T波是正向的,其他导联T波不应该出现负向。

全身的血管都有可能发生动脉硬化。在临床上我们常见的动脉硬化,主要是指脑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发病主要和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饮食等方面有关。首先随着患者年龄的逐渐增大,发生动脉硬化的几率会逐渐的增大。其次,如果患者体重过于肥胖,或伴有高脂血症容易发生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是动脉硬化的高风险因素。 诊断动脉硬化一般是通过检测外周的动脉,比如颈动脉,下肢动脉,通过彩超检测。

动脉硬化的检测,主要通过脉搏的传导速度等,其他的检查还包括颈动脉超声检查、冠脉造影、冠脉CT检查。 随着人的年龄的逐渐增长,身体的组织器官会发生退行性的病变,所以血管也会发生动脉硬化。如果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积极控制会使动脉硬化加快,程度更加严重。 严重的时候会引起冠心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通过检查早期发生动脉硬化,给予饮食和药物方面的治疗。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好,不要抽烟。

低压高有效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建议应进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首先应控制体重,每天应低盐低脂饮食,并参加适当的活动,使体重逐渐减轻。其次应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还有应避免熬夜,每天应保持乐观的情绪。 第二,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个体化的选择降压的药物对症治疗。可选择以降低舒张压为主的降压药物,例如小剂量的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治疗。

低压高,脉压差小,见于年轻人。主要是由于年轻人动脉血管弹性比较好,当出现高血压病的时候收缩压比较正常,而舒张压比较高,这种情况会引起脉压差小的现象。 正常人的脉压差是40mmHg,如果小于30mmHg称为脉压差过小。如果脉压差小于20mmHg,考虑是存在着休克的情况,比如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应积极到医院里面治疗。 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同时建议患者要低盐饮食,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方面的稳定,日常生活应有规律。

低压96mmHg;高压136mmHg是不正常的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应该小于140/90mmHg。低压96mmHg则超过了90mmHg,称为高血压一级。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压。当出现突发性的血压增高的时候,一定要非同日再测两次,才能明确是否是高血压病。 当出现血压增高的时候应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改善日常生活方面。如果血压持续性的增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降压药物调整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