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律电轴左边偏,主要说明目前心律是由于窦房结起搏的,称为窦性心律。电轴左偏指的是心电图当中I导联和II导联主波方向是相反的,称为电轴左偏。 能引起电轴左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影响,可能会引起电轴左偏。一些矮胖人也可能出现电轴左偏现象。 以上两种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不需要治疗。当出现左心室肥厚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电轴左偏,这时应针对病因治疗。
窦性心律电轴右偏主要指患者目前心率是由于窦房结起搏。正常人心率本身是窦房结而起搏的,是一种正常心率。 如果目前存在电轴右偏,考虑和右心室肥厚等原因有关。电轴右偏是心电图的一种诊断,是指心电图主波是针锋相对的。体型瘦高的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电轴右偏。 如果是单纯的电轴右偏,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如果电轴右偏是由于右心室肥厚所引起的,可使用 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治疗。
窦性心律大致正常是心电图的一种描述的结果,主要是指心电图基本正常的,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置。 窦性心率是指窦房结控制的心率,正常人是窦性的心率,心率为60~100次/分,节律是规则的。 与窦性心律相反的是异位心律,是指窦房结由于各种原因起搏的力量减弱,而异位着起搏点起主导作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例如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
窦性心率J点升高抬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首先,如果是年轻的患者,可能和生理性因素有关,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患者没有明显特殊症状。有些特殊人群,可能是由于早期复极的问题,不需要特殊的关注。 其次,如果患者伴有明显不适,例如胸闷、心慌、心悸,需要做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发现有明显的心律失常,应针对病因治疗。
电轴左偏应找出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当出现器质性疾病时,例如冠心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都可能出现电轴左偏。如果是冠心病所引起,应使用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和对症治疗。心肌炎引起,应进行抗炎、营养心肌和对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但是,对于电轴左偏本身,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处理。
电轴右偏可以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有可能是疾病因素引起的。 电轴右偏主要是心电图的I导联和III导联心电向量出现异常,心电图的主波方向是相对的,称为电轴右偏。部分健康的人群做心电图的时候会有电轴右偏,是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置的。 疾病因素会出现电轴右偏,例如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室功能不全等。这种情况需要完善辅助检查,并针对病因治疗。
电轴轻度右偏是一种心电图上的描述和诊断,主要表现为一导联和三导联主波方向是针对的。 在临床当中很多原因都有可能会引起电轴右偏,例如,患者既往有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都有可能会有轻度的电轴右偏;还有的患者没有基础疾病。 出现电轴右偏,这种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的。单纯的轻度的电轴右偏是没有意义的,不需要焦虑、紧张。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第一,电除颤之前要准备好器械,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再进行治疗。 第二,电极板位置要放得准确,与皮肤应密切接触。 第三,电击的部位如果出现轻度的肌肉疼痛,一般几天以后会自行缓解。 第四,做电击的时候,任何人不要与病人和病床接触,避免触电意外。 第五,做电除颤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同步还是非同步。 第六,初次进行电除颤,可选择100焦耳,第2次可选择150焦耳。
低压93mmHg已经超过了低压最低的标准,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和健康人相比,患有高血压是严重的,因为高血压可以引发很多的并发症。 血压越高,患者的危险度就越大。如果长期血压增高得不到控制,会引起动脉硬化,从而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 不但会危及到患者的健康,而且会危及到生命。需要饮食控制,低盐低脂饮食,多参加运动,观察2~3个月,低压仍然大于90mmHg,需要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低压70mmHg,高压100mmHg是正常的血压。 当血压大于140 /90mmHg是高血压,当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压。如果血压是100/70mmHg是正常的血压,是不需要焦虑和担心。但是如果有高血压的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的过程中,血压小于100/70mmHg,就需要减少降压药物的剂量,不能将血压降得太低,维持血压在120/ 80mmHg左右比较理想。 建议患者在饮食当中应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适当的补充富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