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心房高压主要是指左心房的压力增高超过压力值。 本病主要是由于疾病的因素引起,左心房长期超过正常的功能范围之内,为了满足机体的代偿的需求,超负荷的工作而引起左心房肥厚压力增大,功能下降。左心房长期压力增大,可能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受导致的。 发病后左心房泵血的功能长期负荷,这时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纠正,会使患者的心功能逐渐下降。如果左心房增大还会导致房颤,房颤容易引起血栓导致脑栓塞。

主动脉有少量反流,主要见于老年退行性的瓣膜病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大,心脏会出现退行性的病变,瓣膜关闭不全,患者会出现有少量反流的现象。患者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即可。 病理状态下会引起主动脉反流,例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钙化等。如果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比如心慌呼吸困难,需要到心内科就诊。

高血压的患者应低盐低脂饮食能辅助的调整血压,使血压下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降压为主,食物辅助降压。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当中富含有维生素、锌、矿物质等,可以使体内的钠离子排出,同时还具有一定抗动脉硬化的作用,间接降低了血压。绿叶蔬菜,例如芹菜、小白菜、菠菜等。 还可以吃菌类食品,包括香菇、木耳等。水果类主要是苹果、梨、猕猴桃、橘子等。

正常人冠状动脉是完全通畅的,不会出现狭窄。 如果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当患者活动耐量增大的时候会有胸闷,心悸,心慌等不适的症状。主要通过冠脉造影等检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如果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可介入治疗。如果三支血管狭窄都大于50%,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建心肌的血运。手术后需要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和抗动脉硬化的药物。

正常人冬天的时候血压是有可能会增高的。 第一,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当天气寒冷人体会自我调节,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的刺激的作用会引起血管收缩,这时会出现血压偏高的症状。 第二,由于寒冷的刺激会导致神经波动,这时候患者也会出现血压增高的现象。 第三,冬天的时候气候比较干燥,这时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而引起血压偏高。 正常人冬天会导致血压增高,如果通过保暖加衣,一般持续短时间之内血压会恢复到正常。

正常人血压高压在90~139mmHg,低压在60~89mmHg。如果血压超过140/90mmHg称为高血压。如果血压低于90/60mmHg称为低血压。 对于高血压诊断,需要非同日测量三次才能明确。当发生高血压时,首先应调整日常生活,低盐低脂饮食,保持情绪平稳,保证睡眠。其次,应服用长效的降压药物调整血压。

对于口服降压药而言,一般在晨起后口服是比较好的,选择的时间应该在6:00~7:00时间是比较好的。 首先可以空腹应用不耽误用餐。其次,正常的患者的血压在6:00~8:00是一天血压的最高峰,早晨服用降压药物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段。 目前选择降压药物以长效的降压药物为主,可以控制一整天的血压,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峰和波谷。如果血压不平稳需要联合用药,将血压控制水平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早期心衰的时候,病情较轻的可没有明显的症状。早期心衰在大量的活动以后会出现胸闷,心悸和心绞痛等不适的症状,一般的活动后症状不明显。 早期心衰主要是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例如发病的病因为心绞痛,患者在劳累以后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并伴有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的症状。 随着病情的进展,严重的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会出现端坐,呼吸严重的会出现咳粉红色泡沫痰。

运动中如果血压波动较原来升高10%~20%左右属于正常的,一般在安静休息30分钟左右,心率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 人体在做各种剧烈的运动的时候会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心率加快等,每个人的体质的不同,而升高的幅度也有所区别。 年龄大的人可能活动以后,血压波动的较大,恢复的也较慢,经常的运动可以增加人体的新陈代谢,对身体是有益的,但不要过量的运动。

有高血压的患者是可以适当的吃姜糖,姜糖不会对血压产生波动。 如果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不建议吃姜糖,姜糖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使用以后会导致血糖进一步的升高,使病情加重。 高血压的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定时的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平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方面应低盐低脂饮食,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应避免食用高脂和高盐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