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提示非特异性st段抬高,不排除心肌梗塞的可能,需要结合血压、心肌酶、心脏彩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相关项目综合分析后明确病因。 部分患者心电图异常可能会出现胸疼、出汗、乏力、恶心昏迷等症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面诊,在医生指导下明确治疗方案。心脏不好的人平时不能熬夜,建议多吃清淡的食物避免太过肥胖,不要吸二手烟。

心脏检查提示三尖瓣有轻度反流,这个结果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有部分青壮年和新生儿会出现三尖瓣生理性反流,这种反流可以不治疗。 如果有风湿性心脏病或者瓣膜畸形引起三尖瓣反流伴随胸疼、恶心、乏力、气短等症状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心肌酶、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压等相关项目综合分析后对症治疗。恢复期间不要吸二手烟,避免饮酒,保持情绪稳定。

血压偏高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喝一些山楂茶、黑枸杞茶以及玉米须茶。上述的茶类,对降低血压有帮助。 如果血压比较高,仅仅通过喝一些茶水,并不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结合心电图、血压、心肌酶、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等相关项目,综合分析后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调整血压,逐渐将高压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低压控制在80毫米汞柱。

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颈椎病、肾动脉狭窄、妊娠期高血压病,遗传因素以及过度劳累等,有部分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病可以治疗痊愈,并且不用继续服用药物治疗。 另外,也有部分高血压病的患者需要坚持应用调整血压的药物,才能把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而且在服用药物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压、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肝肾功能等相关项目,根据检查的结果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6岁的孩子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心率每分钟120次是不正常的。新生儿时期测量心率偏快不能诊断为异常心率,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心率逐渐变慢。 6岁的孩子在安静状态下心率每分钟应该在60~100次之间,如果测量心率每分钟120次,有可能是先天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者高血压病引起,需要到医院检查心肌酶、血压、心电图、甲状腺功能、心脏彩超等相关项目明确病因。

午觉睡醒后感觉心跳快有心慌的感觉,有可能是高血压或者心肌缺血引起,也不排除消化道溃疡、贫血或者胰腺炎刺激心脏导致的。可以深呼吸3~5次,及时到正规医院面诊。在医生指导下检查血压、血糖、血常规、内分泌功能、心肌酶、心电图等相关项目明确病因。 心脏不太好的人避免挑食,不要喝浓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一些营养心肌的食物避免上夜班。

做心电图提示为st-t改变,一般考虑心肌缺血,部分人会表现出失眠、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可以进一步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肌酶、血常规和心脏彩超明确诊断。 心电图中的st-t段波形变化可以代表不同疾病,比如呈弓背向上抬高一般考虑心肌梗塞,弓背向下抬高一般考虑心包积液,st-t比基线低一般考虑心肌缺血或者心内膜损伤。部分病因导致的st-t改变,可以通过休息恢复正常。

低压100毫米汞柱不在正常范围之内,属于异常血压。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监测低压在60~89毫米汞柱之间,如果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属于高血压,低压100毫米汞柱可能会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心慌、恶心、胸疼等症状,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做相关检查,明确低压升高的原因后调整血压,力争把低压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恢复期间不能吃太咸的食物,不要吸二手烟。

心脏有针刺的感觉,如果在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或者饮酒时上述症状加重,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的。如果在饮食前后出现刺痛的感觉,一般考虑胆囊炎和消化道溃疡。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胆彩超、幽门螺杆菌等,相关项目综合分析后明确诊断。在平时的生活中要避免太过劳累,在医生指导下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每年定期做一次体检。

部分导联t波改变,考虑心肌供血不足。 如果t波弓背向上抬高,多考虑心肌梗塞。具体病因还需要结合血常规、血压、心肌酶、心脏彩超、电解质等相关项目,综合分析后明确诊断。如果出现胸疼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停止手中的活动,深呼吸3~5次,在家人陪伴下尽快到正规医院面诊。 另外,心脏不好的人应避免情绪激动,不要喝酒,在医生指导下吃些能够营养心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