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bc分布宽度cv偏低指的是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是指红细胞分布宽度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情况。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血常规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指标,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红细胞分布宽度偏低,可能跟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系: 第一,可能见于一些生理性的原因,比如当患者喝水过多或者体内水分过多时,导致血液稀释时这个指标可能会偏低;第二,也可能见于一些贫血相关的疾病,比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等。
Rh阴性ab型血是临床上非常少见的一种血型,也称为熊猫血,它是指rh血型系统是阴性而abo血型系统为ab血型的一种血型,临床上常见的血型系统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血,b型血,ab型血和o型血,另一个是rh血型系统,包括rh阳性血和rh阴性血,rh阳性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普通的血型,而rh阴性血因为非常稀少,也称为熊猫血。
对于患者出现细胞角蛋白19偏高5.1这种情况是不正常。正常人细胞角蛋白19片段小于3.3纳克每毫升。这个指标主要是见于呼吸内科、肿瘤科、血液肿瘤科等科室。 患者出现这个指标升高,可能见于一些非小细胞肺癌,比如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角蛋白19片段这个指标一般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达到95%,但是灵敏性不是很高,一般只有60%左右。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临床上血常规中比较常见的一个指标,对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低的患者来说,可能跟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系: 第一、可能见于一些生理性的因素,当患者平时喝水过多或者出汗较多导致血液稀释时,可能会导致这个指标偏低; 第二、有可能见于一些贫血的患者,比如巨幼细胞性贫血或者其它类型的贫血。如果要明确具体原因的话,建议进一步检查。
抗坏血酸1+说明患者尿液中出现抗坏血酸,抗坏血栓也称维生素c,它是人体内比较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物质。 对于抗坏血酸1+的患者来说,说明可能跟平时进食过多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橘子,柠檬,葡萄等有关。一般来说如果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一般情况还好的话,不需要特殊处理。建议平时可以改善饮食,少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定期复查。
血象高一般是指患者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升高。正常人白细胞水平在血常规中是4~10×10的9次方,每次还有些地方是3.5~9.5×10的9次方每升,中性粒细胞一般绝对值在40~75%之间。 如果患者出现血象增高,可能跟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系,第一可能见于一些感染,比如细菌感染或者其他病原体感染;第二也可能见于一些血液系统疾病。
血清胱抑素c是临床上主要见于肾内科、血液内科的一个指标,正常值在0.51~1.09毫克每升。对于患者血清胱抑素c1.49是偏高,可能见于肾脏疾病,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等等。也有可能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 患者这个指标偏高,不放心可以查一下肾功能、肾脏彩超。
Pt也称为凝血酶原时间,正常人参考范围在11~13秒,国际化标准比值能正常人在0.9~1.15之间,临床上如果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可能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可能见于一些口服避孕药的女性; 第二、可能见于一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患者,当患者处于高凝期时,这个指标也可能降低; 第三、也可能见于一些血栓相关的疾病,比如脑血栓、冠状动脉血栓、肺部血栓等等; 第四、可能跟患者凝血因子增多有关。
A型血和b型血的两个人后代,有可能是a型血,也有可能是b型血。 血型在自然界中,是指人红细胞表面的临床凝集原,正常每个人都有。自然界中常见的血型是两种,一种是Abo血型系统,比如: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还有一种是rh血型系统,包括rh阴性血型、rh阳性血型。 血型有一定遗传规律的,可以根据父母的血型判断后代的血型,也可以根据后代血型推测父母的血型。
Rh阴性血形成是由于红细胞缺乏d抗原所引起的,一般来说普通人红细胞都是存在d抗原的,称为rh阳性血型。而极少数人红细胞表面缺乏d抗原,因此称为rh阴性血,rh阴性血型也称为熊猫血。 除了rh血型系统之外,另一个比较常见的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包括a型血、b型血、ab型血以及o型血,一般来说血型都是有一定遗传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