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出疹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水痘是由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两种病不是同一种病毒引起的,所以没有交叉性,得过幼儿急疹的孩子是可以再得水痘的。 幼儿急疹可能是通过亲密接触分泌物传播,水痘是通过空气传播,所以避免这两种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亲吻孩子。 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场所,水痘还可以通过接种水痘疫苗进行预防。
2岁宝宝呕吐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1、消化不良,饮食不当或受凉等因素导致消化不良,从而导致呕吐,通常不予处理,可自行好转。 2、胃肠炎,同时伴随腹泻、纳差、腹痛、腹胀、电解质紊乱等,需消炎、补液治疗。 3、外科情况如肠梗阻、肠套叠等,通常呕吐较频繁,需外科处理。 4、全身性疾病累及胃肠道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暴发性心肌炎、脑炎、遗传代谢病等都会出现呕吐。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少吃、反应低下等全身症状,呼吸系统可表现为咳嗽、气促、呼吸不规则、鼻塞、发干,肺部听诊可闻及失罗音或呼吸音降低等。X线可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模糊影或点片状浸润影,或肺间质病变。结合典型症状及X线检查即可诊断。 护理方面,需注意呼吸道的管理,即进行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定期翻身、拍背,及时吸净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低氧血症时及时吸氧,同时需注意保证能量和营养成分的供给。
抗肺炎的疫苗目前主要是肺炎链球菌疫苗和预防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hib疫苗。两种疫苗均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5岁以下幼童比较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它是导致肺炎的最常见的原因。疫苗接种可以降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几率,降低死亡率。 之前患过肺炎链球菌感染,仍需要接种,因为肺炎链球菌有90多个血清型,不知道上次感染是哪个血清型,还有可能感染其它类型的肺炎链球菌。hib疫苗接种后2~3周, 通常可以获得免疫力, 这种作用一般可持续6~8个月。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故长水痘时抵抗力低下。同时胃肠功能会相对下降,同时发热也会引起丢失过多水分,并加重胃肠功能紊乱,出现便秘。 便秘时饮食上需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多吃粗粮。可进行适量活动,并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便秘严重并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低下等情况时,可用开塞露通便。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所以感冒不一定就是流感病毒感染,流感较普通感冒症状重,并发症多。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手段,一般于流感流行季节前4周左右接种。 因为接种流感疫苗后2―4周才会产生保护性抗体,6―8个月后开始衰减,所以感冒初期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预防此次流感。 感冒即使没有症状这时抵抗力也是差的,此时抵抗力较差,不建议接种,最好于症状好转后再接种。
能不能用奶送服要看吃什么药。牛奶可以在一些药物的表面产生一层覆膜儿或与药物成分形成复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比如一些抗生素、铁剂、钙剂等,甚至还可能产生毒性反应,影响身体健康,如强心药、降压药等。 一些需要饭前服用的药物,如蒙脱石散、多潘立酮等,很明显不能与奶同服,需白开水送服。但是有一些药物可以和牛奶同服,比如益生菌,乳糖酶等,所以服药前需咨询医生或认真阅读说明书。
支原体感染多发生在秋冬季,其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其它病原体引起的症状相似,有发热、咳嗽、咽喉疼痛、流鼻涕、打喷嚏等,大约1-2周可自行恢复。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症状有发热、咳嗽更严重,咳嗽是阵发性的连声咳嗽,为干咳或可咳出白色粘痰,夜间更重,影响孩子睡眠或影响白天的进食,且咳嗽时间较长。 有些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发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胸腔积液、肺不张等情况。重症支原体肺炎可表现为呼吸费力,甚至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支原体感染一般流行周期为四到六年,常年皆可发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其潜伏期大约有3周,即2-3周前吸入含有支原体的飞沫。当时不致病,经过3周的复制,当孩子抵抗力差时表现出临床症状。 支原体感染不仅见于年长儿还见于婴幼儿。支原体尖端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使粘膜清除功能异常,且持续时间长。所以支原体感染导致的咳嗽时间长,且较剧烈。
新生儿硬肿症以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肿为特征。不单单由寒冷引起,重症感染、窒息、早产及低出生体重也可导致硬肿。由于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嫩,血管丰富,容易散热,棕色脂肪含量少且易耗尽,寒冷、感染等时,体温即会下降而产生硬肿。 硬肿可首先出现在下肢、臀部、面颊和下腹部,然后再蔓延至上肢和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有时只硬不肿,皮肤颜色苍白,范围较局限,只影响大腿和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