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泌尿系结核,是靠什么传染的问题,泌尿系结合原发灶多位于肺、骨、关节、肠道的结核菌可以经血行入肾,随尿液下行播散,引起生殖系统结核。 临床上在泌尿系结核当中,肾结核是最为常见的,泌尿系其他部位的结核,大多是来自肾脏结核,肾结核的结核杆菌,可以随尿液下行至输尿管、膀胱,再进一步扩散到前列腺及附睾。 泌尿系结核的临床表现有,早期没有症状,尿中有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尿中,可能会找到结核杆菌。表现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肾区疼痛以及肿块,全身症状有发热,盗汗,贫血虚弱,消瘦,食欲不振等。
关于血吸虫病是否会传染问题,血吸虫病属于蠕虫感染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患者以及在感染地区的病牛是重要的传染源。 它的传播途径有三个,需要三个条件包括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滋生以及人畜接触疫水。 并不会导致血吸虫患者感染健康人群,一定是需要的感染方式,是因为生产或者生活接触疫水而导致被感染。 饮用生水时,也可以经过口腔粘膜侵入而导致感染,主要的感染的人群以男性青壮年的农民或渔民感染率较高。
如果是家养的仓鼠,无任何疾病,如果伤口不深,轻微出血,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然后碘伏消毒即可。如果伤口较深,出血量大可以用肥皂水冲洗,碘伏消毒后酌情根据需要予以缝合,或者是止血消炎处理。 如果是野生的,或者是来源不明的,不清楚是否携带有病毒的仓鼠可能会携带有狂犬病毒,或者是鼠疫,建议及时就诊于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时,在近期密切观察有无不适反应,如果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时及时就诊于医院。
传染性疾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也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例如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如麻疹,结核病,禽流感等,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包括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等,通过接触传播的有麻疹,白喉,流行性感冒,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而被感染。 伤口被感染,可能会感染破伤风;与病原体污染的水接触,可能会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虫媒传播的疾病有疟疾,黑热病,莱姆病以及恙虫病。
关于血吸虫检查方法如下: 第一,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血吸虫病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可以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的特点,可以增高达到20%至40%;慢性的血吸虫病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轻度增多,在20%以内。 第二,粪便检查,粪便内检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 第三,还可以行肝功能检查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球蛋白常增高,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轻度增高。血吸虫的免疫学检查包括体内试验环卵沉淀实验,环卵沉淀实验可以作为综合查病的方法之一。 第四,间接血凝实验还有循环抗原免疫法,对血吸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都有参考价值,还可以行直肠粘膜活检和肝脏的影像学检查。
血吸虫检查的项目,特常见的项目是免疫性检查,包括皮内试验、环卵沉淀实验、间接血凝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以及循环抗原酶免疫法,这些方法都不需要空腹。 但是如果要进行肝功能的检查,需要空腹,如果是粪便检查,粪便查虫卵和孵出毛蚴,是确诊血吸虫病的直接依据,粪便检查也不需要空腹。急性的血吸虫患者,血象可以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血象的检查也可以不空腹。
血吸虫的危害与血吸虫感染的程度,病情长短,年龄,有无并发症,有无异位损害以及治疗是否及时有明显的关系。 如果是急性的血吸虫病,及时予以抗血吸虫治疗以后,大部分可以完全康复,没有后遗症。如果是慢性的血吸虫病,未予以特殊的治疗,患者将会逐渐进入到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肝硬化伴有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 晚期可以出现明显的腹水,由于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常常导致消化道出血,甚至诱发肝衰竭,肝性脑病,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血吸虫病可以分为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以及晚期血吸虫病和异位血吸虫病。 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是可以根治的,急性血吸虫病在抗寄生虫治疗以后,一般在三个月左右可以达到完全康复。 但是慢性血吸虫病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虽然积极治疗,但是对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常伴有器质性病变,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常常伴有肝硬化。 达到肝硬化的病情时常伴有门静脉高压,腹水、脾功能亢进、病情已经很难逆转,如果想要根治需要行肝移植才能达到有效的根治手段。 还有结肠肉芽肿型可以导致结肠的明显症状;如果是在幼年时反复慢性感染导致体内的内分泌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可以导致患者生长发育延迟,所以血吸虫病在早期和急性期治疗效果较好。
血吸虫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经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带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以及人畜接触疫水。 血吸虫病患者的粪便以各种方式污染水源,然后水中存在有钉螺,虫卵发育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毛蚴在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中溢出以后,存在感染血吸虫的钉螺的水便成为疫水。感染血吸虫病的主要方式,是因为生产、生活接触疫水而导致感染,饮用生水时尾蚴可以至口腔黏膜侵入,也可以导致感染。
钉螺是血吸虫生活史过程当中唯一的中间宿主,血吸虫的虫卵,孵出毛蚴,毛蚴进入中间宿主在钉螺的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溢出,进入水中,人接触有尾蚴的疫水才会感染血吸虫病,所以一般进食钉螺是煮熟的钉螺都不会感染血吸虫。 但是接触疫水,尤其是水中存在钉螺时,在捕鱼或者是洗衣服、洗漱,接触疫水可以导致感染血吸虫,饮用生水时也可能至口腔粘膜侵入,但是食用已经煮熟的钉螺一般不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