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腺鼠疫与急性淋巴结炎的鉴别问题,有很多。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可以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其中以受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淋巴结肿大出现发热的同时,可表现为迅速的弥漫性肿胀,淋巴结明显触痛坚硬,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周围组织显著水肿,可有充血和出血,并且伴随有剧烈的疼痛。鼠疫通常会有相关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比如在鼠疫的流行地区与鼠类活动接触频繁的季节。急性淋巴结炎常常继发于其他的感染病灶,表现为受累区域的淋巴结肿大压痛,常有淋巴管炎,但是全身症状较轻。
关于腺鼠疫与急性淋巴结炎的鉴别。腺鼠疫是指感染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腺鼠疫在临床上,首先最常见的部位是腹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以及颈部和颌下淋巴结,多为单侧,病初即出现淋巴结的肿大,以及发展迅速,淋巴结及其周围组织显著的红肿热痛,并与周围组织粘连成片,因剧烈疼痛,病人常处于强迫体位。4到5天以后,淋巴结可以化脓溃破,随即病情缓解。 治疗及时,淋巴结肿大,可以消退。如果治疗不及时,一周后淋巴结很快化脓破溃,病情可以缓解,但部分可以发展为败血症。而急性淋巴结炎一般常有明显的外伤,以伴有淋巴管炎,患者全身症状常常较轻。腺鼠疫的诊断要结合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以及特异性病原学检查。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的传染源是溶血性链球菌的带菌者和猩红热患者,尤其是出现咽峡炎症状的患者,咳嗽时会排出大量的细菌是主要的传染源。 主要是细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少数病例可以经过密切接触,皮肤创伤处或者产道传播。猩红热儿童为主要的易感人群,临床症状可以表现为发热,咽部肿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
黄疸肝炎病毒指的应该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急性黄疸性肝炎。临床上可以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疼痛,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加深。病情是否严重,需要结合、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乙肝病史。 长期饮酒时,临床症状是否明显,以及治疗以后症状是否改善,同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项,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的数值;如果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有出血倾向,提示患者病情严重,有出现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可能。
关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的特点。指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特点。阳性球菌最为常见的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可以见于严重的痈,急性蜂窝组组织炎,骨和关节化脓症以及大面积烧伤后。 临床表现可以表现为发病急,寒战高热,呈弛张热或者是稽留热,可以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和脓疹,也可以有脓疱疹,1/4的病例伴有大关节的红肿热痛,迁徙性的病灶可以见于腰、背、四肢,皮下,肺脓肿以及肺部炎症,有心脏瓣膜或者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并发心内膜炎,而感染性休克较少见。
根据患者的感染病毒数量以及机体的免疫力情况,患者可以临床表现轻重有所不同。典型的症状包括有发热,乏力,干咳,咽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可以有胃肠道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等不适症状。 新冠病毒感染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但是其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其诊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胸部的影像学检查,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综合来判定。
第一,是要明确感染性性冠状病毒高危因素。例如,近期是否有相关的流行病学接触史、有无接触过来自疫区,或者高风险地区的人群、或者去过新冠病毒感染的高发地。第二,有无出现临床症状,比如:发热、干咳、乏力等不适症状;第三,就是要行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以及胸部CT检查。 如果核酸检测结果阳性,基本上可以确诊。如果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胸部CT提示有病毒感染,但核酸检测是阴性的,则不能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谷丙转氨酶正常值是低于40,单从谷丙转氨酶的数值看,谷丙转氨酶14为正常的。除了要了解谷丙转氨酶的数据以外,想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还要了解肝功能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凝血象,必要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有乙肝病毒的感染,比如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DNA,上腹部B超来了解是否存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纤维化等病变。
谷丙转氨酶是临床上反应肝细胞功能最常用和最灵敏的指标,其正常值低于40,谷丙转氨酶60提示轻度的转氨酶异常,肝功能损伤。 是否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病毒性肝炎、凝血象、上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例如是否有乙肝感染史、长期饮酒史、近期服用药物的病史。 如果其余所有检查均无异常,仅表现为转氨酶的增高,建议在患者休息以后,短期内复查肝功能指标,了解转氨酶是否有变化。不能单纯通过转氨酶数值的高低来判断病情的轻重以及是否有病。
关于飞沫传播的问题。飞沫传播是空气飞沫传播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呼吸道传播病原体。由患者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而受污染。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包括有麻疹,白喉,结核病,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通过此类飞沫传播,一般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如果保持一米以上的社交安全距离,是相对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