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有可能发生肝硬化的情况的,虽然绝大多数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肝功能始终保持稳定,但有部分人群的乙型肝炎病毒可低水平复制。 在这种情况下有10%的人群出现耐心营利性的进展,也会发展为肝硬化,部分人群还会发展至肝癌。 因此即使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也需要定期的检测肝功能,乙肝病毒复制量和肝脏的影像学检查,目的是有效的早期发现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的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皮肤黏膜出现破损,有伤口时,我们尽量避免接触对方的血液。因为如果我们皮肤粘膜同时也存在伤口,在接触乙肝病毒感染者伤口时,就有可能发生血液的交换而造成病毒的传播。 因此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自身的皮肤粘膜的完整性,而乙肝病毒感染者出现伤口时,也尽可能的包扎。尽量避免将血液污染其它物品,而造成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

乙肝它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在我们国家乙肝主要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因此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母婴的方式传播给小孩,因此,乙肝病毒感染的孕妇在。 妊娠期间要进行乙肝母婴阻断,同时,孩子在分娩的24小时内要进行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接种,目的是有效地减少乙肝病毒的传播,因此,如果正常地进行了乙肝母婴阻断和儿童的疫苗接种。在这种情况下,婴儿是不容易被乙肝病毒所感染的。

绝大部分的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是可以吃猪肝的,只有极少数的乙肝人群暂时不能吃猪肝,这部分人群指的是正在急性发病期间肝功能损害严重。 有明显的总胆红素升高,这一类患者在严重的肝损害期间,饮食要以素食为主尽量减少荤食。 因此只有在这个阶段是不能吃猪肝的,而绝大部分的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的恢复期和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日常饮食中都可以适当的进食猪肝。

丙肝在目前是完全可以被治愈的,近些年来陆续出现了很多丙肝新药,这类药物我们称之为d AA s药物,这类药物可以完全的将丙型肝炎病毒杀死。 因此,丙肝患者在临床上可以获得完全的治愈。只要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通过丙肝病毒的检测提示丙肝病毒的复制量为阳性,这部分人群就必须接受丙肝新药的治疗,通过三个月到六个月的有效治疗,丙型肝炎患者可以获得临床上的完全治愈。

人群中检测乙肝两对半,如果提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这部分人群具备了对抗乙肝病毒传播的抗体。 具备有乙肝抗体的人群是不会再被乙型肝炎病毒所传播的,但如果抗体出现消失重新转为阴性时,是有可能再次感染乙肝病毒的。 通过乙肝疫苗接种产生的乙肝抗体,它的免疫期通常可持续四年以上,此后抗体滴度逐渐下降。 抗体滴度逐渐下降至不能够完全对人体进行保护时,就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

狂犬病主要是通过咬伤的方式进行传播的,狂犬病毒存在于感染了狂犬病病毒的病犬中。被人咬伤得狂犬病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因为首先这个人必须要感染了狂犬病的病毒,他在将他人咬伤的同时,才有可能将狂犬病毒进行传播。 人群感染狂犬病毒的几率是非常低的,因此被他人咬伤感染狂犬病毒的几率也是很低的。但如果明确了咬伤人的人是狂犬病毒感染者,被咬伤的人要按照狂犬病病毒暴露来进行狂犬病毒疫苗的接种。

H7N9型禽流感病毒属于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它会导致人体出现高热,严重者会出现病情加速出现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 感染病毒的家禽过接触以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感染人类,但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证实,因此禽流感病毒无论是哪一型的病毒都不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会造成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卡他性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肺炎以及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其中高致病性的人禽流感病毒通常会导致人体病情迅速加重,快出现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因此人群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病逝在48小时以内口服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是目前唯一被WHO认证和证实有效的能够治疗禽流感的药物。但奥司他韦是处方药,有一定的副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空气并不会造成禽流感病毒的传播,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的传播,主要是指人群通过密切接触了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或者接触了感染禽流感病毒家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 此外,受到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水源,也会导致禽流感病毒的传播。但是临床上还没有证据能够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传播,因此禽流感病毒并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空气中的飞沫而进行病毒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