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打疫苗的地方出现了硬块和发红,这可能就是注射部位接受了异体东西以后的正常反应,在24小时之内避免沾水。 可以用碘伏棉签来进行消毒,每日1到2次,硬结的地方可以用热毛巾湿热敷并观察一下宝宝是否有发烧。 这种硬块发红一般很快就会消失的,不用太担心。
刚出生的宝宝头上有软包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顺产宝宝通过产道的时候引起挤压而造成的产瘤,产瘤一般边界比较清楚,宝宝也没有任何的不适,吃奶精神都好,剖腹产一般是没有这种情况,产瘤小一点的可以几天后自行吸收。如果产瘤比较大,吸收比较缓慢,可以联系外科进行穿刺引流,必要的时候可以完善头颅影像学检查,看一下颅内是否有产伤。
婴儿脐带是连接婴儿和母亲胎盘的一条管道,由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来组成的,脐静脉是将母亲的营养输送给胎儿。 颈动脉是将婴儿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脐动脉输送到母体,来排出体外。 出生以后结扎了脐动脉和脐静脉,肚脐因为营养中断最终脱落,就形成了肚脐。
在撞伤后24小时之内可以用冰块儿冰敷,这样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冰敷的时候要注意用东西来隔离,避免冻伤,可以用衣物来包裹。超过24小时可以用热毛巾湿敷。 这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减小包块大小的作用,同时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有没有呕吐,睡眠有没有明显增多,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就医排除颅内出血,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就在家继续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新生婴儿肚脐化脓,还出现发热,是需要警惕的。 化脓的话要每天用碘伏消毒,然后监测体温,如果出现反复的发烧要及时就医查血常规看是否发生了感染。 因为宝宝抵抗力差,可能会引起败血症、血脑屏障也比较薄弱,发育不完善有可能会引起化脓性脑膜炎。 所以新生儿宝宝肚脐化脓是需要特别重视的,要及时每天消毒,然后保证肚脐清洁并监测体温。
四个月宝宝肚脐凸起要考虑是否有是脐疝,要观察宝宝是否在剧烈哭闹,或者是使劲儿的情况下出现肚脐凸起,在哭闹停止或者安静的情况下包块又可以自行回复。 如果是上述情况这样考虑脐疝。脐疝是很常见的,是由于宝宝的腹壁肌肉发育不完善引起的,大部分在六个月到一岁之间可以自行恢复。 如果超过了这个年龄仍然有肚脐反复的凸起,要进一步就诊小儿外科,必要的时候要行手术修补治疗,在期间要避免宝宝剧烈哭闹并保持大便通畅,以免引起包块突出不能回纳引起崁顿。 这种情况比较危急,要及时就医。
宝宝头撞了一个大包如果是在24小时之内,可以用棉布或者纱布包裹冰块来冰敷,这样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过了24小时可以用热毛巾湿敷,起到活血化瘀、消肿的作用,同时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吃奶以及睡眠是否和平时一样。 有的宝宝还会出现发热,这种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完善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如果没有上述症状在家观察就行了。
出现肿块的话,在24小时之内可以用棉柔巾或者棉布包裹冰块来进行冰敷,这样有利于缓解宝宝的疼痛。 超过24小时可以用热毛巾湿敷,以起到活血化瘀和抑制包块继续增长的作用,同时要观察一下宝宝有没有其它的不适比如呕吐、精神吃奶差、嗜睡甚至抽搐、昏迷。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要及时就医,完善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或者是脑挫伤。 如果没有上述症状,那在家继续观察就可以了。
宝宝肚脐眼凸起要考虑是否有脐疝,尤其是当宝宝在哭闹的时候或者是使劲的时候肚脐是否有包块突出,在哭闹停止或者安静的时候,包块有没有回复。 如果是上述情况,就要考虑为脐疝,但是两岁宝宝还会有肚脐凸起的话,建议还是要要及时去小儿外科完善腹部B超,看一下腹壁缺口大小,必要的时候可以行手术修复治疗,另外,生活中要避免宝宝剧烈哭闹,保持大便的通畅。
婴儿肚脐消毒,可以去药店买一瓶碘伏酒精和一包无菌棉签,每天蘸碘伏棉签消毒三次左右,最主要的是护理,要保持肚脐的干燥,清洁,避免进水。 如果外出游泳需要贴个肚脐贴,然后观察肚脐是否有红肿或者流脓,并监测宝宝的体温,如果宝宝出现了肚脐红肿化脓发烧的情况,就要考虑新生儿脐炎,要及时就医,避免败血症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