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是因为宝宝的颅骨未闭合,形成了一个菱形缺口,里面直接与脑组织相接触。 如果宝宝的囟门受伤可能就会出现呕吐,精神吃奶差,有的甚至会发生惊厥抽搐、昏睡、昏迷等情况。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要及时就医完善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但如果宝宝精神很好吃奶和平日没有差别就说明没有受伤,可以在家继续观察的。
宝宝单侧乳房有硬块,要考虑以下原因:首先,由于受到母亲雌激素的影响,有的宝宝在出生以后就可能会出现乳房的硬块。这种属于正常生理现象,随着宝宝的年龄增大会逐渐消失的。 另外一种就是跟宝宝的饮食结构有关系,如果长期吃含有激素的快餐,这样也有可能会造成乳腺包块儿的。在处理上主要是要避免吃这些快餐,要健康饮食,注意减肥。 同时可以完善一下乳房的B超检查,看是否有炎症或者是其他的病变。如果出现双侧乳房增大并伴有生长比较快的话要考虑性早熟,要进一步就诊小儿内分泌科或者生长发育科。
小孩子额头磕了一个大包,这时候早期也就是24小时之内可以用衣物或者棉布包裹冰块儿来进行冰敷,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超过24小时可以用热毛巾湿敷,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减小包块大小的作用,同时要观察一下宝宝有没有呕吐、精神饮食差、抽搐、昏睡、昏迷等情况。 如果有上述情况需要警惕颅内出血要进一步完善头颅CT检查除外,如果没有上述情况、吃奶精神都好、玩耍如常,就只需要在家继续观察就可以了。
两个月宝宝老是抓脸挠头这种情况是很常见,在处理上如下: 第一、要给宝宝勤洗脸,有可能是因为皮肤干燥导致不舒服,所以宝宝喜欢去抓脸; 第二、要注意给宝宝修剪指甲,大概一周1到2次,这样也能够预防把脸抓伤; 第三、实在没办法阻止只能给宝宝穿的衣服把袖口扎起来,或者是带小手手套; 第四、宝宝出现饥饿或者烦躁的时候也特别喜欢抓脸,这时候妈妈应该把宝宝抱起来多安抚。 另外,可以以拿玩具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首先,宝宝是不是因为过敏引起的,比如口服了什么药物或者是吃了什么食物引起的过敏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会伴有瘙痒,难受,宝宝爱抓挠,比较哭闹。 第二是要监测孩子的体温,尤其考虑是不是病毒疹。如果是烧退以后出现的红点,要考虑幼儿急疹,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不用特殊处理。 第三,要观察一下红点是不是出血点,按压会不会褪色,宝宝同时有没有牙龈出血或者是鼻出血。 如果有上述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完善血常规检查,看是否有血小板降低,所以宝宝身上出现红点要考虑以上情况对症处理。
宝宝有的会比较肥胖或者是抬头不稳,所以很可能会引起脖子上出现皮损,要注意每天的清洁。 每天都需要用清水擦脖子、腋下、腹股沟等皮肤褶皱的地方,如果出现了皮损,可以擦紫草油。每次清洁以后都是可以擦拭的,或者是擦硼酸氧化锌冰片,对婴幼儿皮炎也是有很好效果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好好护理、避免感染。
正常人的舌系带可以使舌头灵活地伸出口外,并且能够舔到人中,如果舌头不能自由的做前伸运动,伸出口外,那就要考虑舌系带过短。 舌系带过短的原因,大部分是先天性的生理缺陷,有的是后天疾病造成神经功能运动不协调引起的。诊断舌系带过短,应该至少在宝宝六个月以后,在一岁以上最准确,家长大部分是因为宝宝口齿不清,俗称“大舌头”来就诊,明确是舌系带过短,可以就诊口腔科进行手术处理的。
新生儿腹泻主要是大便次数和性质改变,如果每天大于六次以上就要考虑新生儿腹泻,要及时找明原因,是否是病毒感染。 可以做一下大便常规检查,如果长期的腹泻影响了宝宝的体重生长,考虑是否为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乳糖不耐受。 可以吃乳糖酶,或者是吃含低乳糖的奶粉,牛奶蛋白过敏,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回避花生、牛奶、鸡蛋、麦麸等食物,如果仍不缓解,就需要用水解氨基酸奶粉喂养。
新生儿的喂养,包括母乳喂养,奶粉喂养及二者的混合喂养,宝宝吃奶粉,如果出现了对奶粉过敏、大便异常、体重身长增长不良,就考虑对奶粉不适应,是可以考虑换奶粉喂养的。 在换奶粉的过程中建议还是要转奶,这样才能够减轻宝宝的胃肠负担,增加宝宝的胃肠适应能力,然后观察宝宝的生长情况。 如果每天的尿片达到了6~8张,就说明奶量是足够的,大便次数和颜色正常,宝宝体重增长良好,就说明对该奶粉适应,可以继续用该奶粉喂养。
其实新生儿吐奶是很常见的,轻微的吐奶可以在生后2到3个月以后会逐渐好转。 因为宝宝的胃是水平的吃完奶以后就容易吐奶或者是溢奶,所以每次吃完奶以后建议竖着抱拍一下嗝,等嗝打出来之后再平放。 但是如果宝宝吐奶频繁,每次都呈喷射性呕吐或者是吐完以后又还想继续吃,这种情况要排除上消化道畸形要及时就医完善上消化道造影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