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理是指肝细胞在广泛性的坏死的基础上,出现肝纤维组织的弥漫性增生,而形成假小叶、结节,进而导致肝脏的正常结构和血液供应遭到破坏。 根据引起肝硬化的原因,分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自身免疫性肝病导致的隐源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等。 根据病理特点,分为大叶性肝硬化、小叶性肝硬化、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其中小结节性肝硬化多见于胆汁淤积性、酒精性淤血性、血色病性肝硬化的患者。大结节性肝硬化多见于慢性丙肝、乙肝肝硬化的患者。
大部分轻、中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是正常的,重度脂肪肝患者肝功能会出现异常。 脂肪肝是一种慢性肝病,主要是因为肥胖症,也可能由于长期的饮酒造成酒精性脂肪肝。要定期检查肝功能,肝功能如果出现转氨酶升高,尤其是谷丙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肝细胞存在炎性病变。此时就需要进行积极的保肝抗炎治疗。 如果不进行治疗,有可能会出现总胆红素升高,此时还需要服用退黄的药物进行保肝治疗。
脂肪肝出现的肝痛,可能与脂肪肝导致的肝功能受损有关。 脂肪肝在临床中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脂肪肝。对于轻度至中度的脂肪肝患者,在临床中可不出现任何表现,仅在体检过程当中发现,只要通过积极的控制饮食以及适当的运动,就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对于重度脂肪肝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不适、肝区发热以及恶心、呕吐、腹胀,甚至食欲减退等表现。
肝硬化患者饮食上可以吃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如西红柿、柑橘、鸡蛋、牛奶、豆制品、瘦肉、鸡肉、鱼肉等。 要低钠饮食,可以多吃含钠少的食物,如瓜茄类、谷粮类等;对于酱油、酱菜、咸肉、含钠味精等高钠的食物应少食用。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吃肉末、菜泥、软食等,在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吃混入糠皮、甲壳、鱼刺等粗糙、坚硬的食物,以防止损伤静脉。 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应限制饮酒,以免引发进一步的肝损伤。
脂肪肝晚期的患者,饮食上应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如果有热量蛋白质缺乏性的营养不良时,可以给予高热量且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的饮食,注意少食多餐。 如果是腹型肥胖、体型超重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减少热量摄入,以低糖、低脂饮食为主,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不喝含糖饮料,不吃夜宵、糕点及深加工的食品,并且应根据本身的血糖、血脂、血压、血液尿酸水平等来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肝硬化的治疗原则是需要长期综合治疗,包括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态进行体育锻炼,谨慎用药等等。要注意去除危险因素以及病因,减少接触肝毒性物质,要注意减肥,避免摄入高胆固醇。 脂肪性肝炎、纤维化患者可以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对于合并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情况的患者,还要合理选取相应的降血脂药、降血糖药、降压药等等。对于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脂肪肝一般可以通过肝脏B超检查出来。 脂肪肝在进行干脏B超检查的时候,会发现肝实质回声增强,根据肝实质回声增强的程度,来大体判断脂肪肝的轻重。也可以通过肝脏CT来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方法要比B超更为准确。如果想要准确的确定患者是否有脂肪肝,还可以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但是肝脏穿刺病理检查,属于是一种有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的功能也有一定的损害,所以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意进行。 医生还可以依据患者的日常饮食来结合判断。
五味子对于肝硬化并没有治疗作用。 五味子作为一种中草药,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收敛固涩,补肾宁心,以及益气生津,所以它用于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引起的咳嗽无力以及气喘,同时也可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遗尿或者尿频、阴虚津伤而导致的口渴或者盗汗。 肝硬化患者是一种慢性的肝病,与慢性的肝功能受损有关,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要给予保肝护肝,以及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五味子并没有保肝护肝的作用,所以并不适合治疗肝硬化。
胆固醇里面不含什么成分,它是一种黄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本身就是一类化学物质。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者有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后者水平偏高的,会引起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胆固醇的摄入增多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容易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身体胆固醇值升高,也容易引发肾衰竭,增加中风的几率等等。 如果胆固醇水平高,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如果是疾病引起的,需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肝功能正常肝硬化,仍然需要密切观察,需要对症给予抗病毒以及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 肝硬化属于慢性肝病,很难痊愈,药物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延缓病情进展和缓解病情症状。对于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要对症给予保肝、护肝的药物治疗。 肝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治疗方面主要是给予抗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对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肝硬化,需要积极给予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