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常规的正常值,通常白细胞等检测值均为零或者阴性,隐血试验,正常情况下也应该阴性,如果白细胞出现阳性或者数量增高,那么此时需要考虑是否有肠道感染细菌而导致的大便白细胞升高,可以进行大便细菌培养等检查,帮助明确。 同时还可以适当应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如果大便隐血为阳性,那么通常需要考虑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可以完善胃肠镜检查,帮助明确。

药物性胃炎通常是指进食了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激素类药物或者抗肿瘤药物等等所导致的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胃炎的反应,通常治疗方面应该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来帮助治疗,同时应该避免再次服用可以导致胃粘膜损伤的药物。 如果一定需要服用,需要在病情稳定后同时加粘膜保护剂,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的情况下服用,同时还需要注意急性胃粘膜膜病变是否伴有出血,需要进行相应的预防。

肛门排气的气味,不一定是较为腥臭的。有可能在食物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并没有明显的异味,此为正常的现象,不需要特殊的处理。 肛门排气较多,通常可能进食了产气丰富的食物,或者因为进食过多难以消化的食物、进食的食物过于繁杂,而引起消化不良。通过减少饮食中嗳气丰富的食物来帮助改善,例如:十字花科类的食物,以及豆类、豆制品等等。

重症胰腺炎好转的标准通常有呼吸以及循环而竭的好转,例如没有气促或者胸闷心悸的症状,另外,肾功能以及肝功能衰竭的好转,如果有出现肾功能衰竭,当好转时肌酐会进一步的下降。 另外,重症胰腺炎的相关临床症状也会好转,包括腹胀,腹痛的缓解,肠道蠕动的恢复,例如出现排便以及肛门排气,同时腹胀缓解,并未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均是重症胰腺炎好转的指标。

胃不舒服并且伴有浑身乏力,需要注意是否因为感染某些病原体,所导致的急性胃炎。 常见的病原体有细菌和病毒,通常感染了此类病原体,会出现发热,以及全身的感染症状。出现乏力以及发热、恶心、呕吐或者腹胀、腹痛等症状,需要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来加以明确病因,并且进行对症治疗。如果是因为感染细菌所导致的急性胃炎,可以应用抗生素以及胃粘膜保护剂,来进行治疗。

消化器官通常是由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以及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所共同组成,并且协同作用。 在食物进入胃内后,首先进行初步的研磨以及消化,再进入十二指肠后,十二指肠乳头会导流出胰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以及肝脏分泌的胆汁,在十二指肠内可以充分的混合后,在小肠内经过小肠黏膜的吸收,大部分营养成分可以得到吸收。

除了胃镜,通常还可以进行胶囊内镜以及消化道钡餐等检查协助诊断,但是这一系列的检查通常并不如胃镜来得直观以及准确,因为胶囊内镜可以在胃内进行观察。 如果在特定的病变部位,并不能按意愿进行停留来进一步的观察。同时,胶囊内镜并不能在内镜下进行组织活检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通常是诊断许多疾病的金标准。另外,如果是消化道钡餐以及腹部CT等检查,因为是间接的影像学检查,准确度不如胃镜高。

肠镜检查通常是可以发现肠道的慢性炎症的,但是部分的慢性炎症,如果合并有糜烂以及浅溃疡等病灶,通常还需要应用钳取活体组织送病理检查来帮助确诊性质。 例如一些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会表现为肠道的充血,水肿,糜烂以及浅溃疡等,需要通过病理检查以及实验室的免疫相关检查来帮助确诊,同时,如果排除了炎症性肠病,通常可以考虑为慢性炎症。

肛门排气时带出有黏液样的大便通常需要考虑是否有肠道的炎症,以及免疫相关的炎症性肠病,或者因为肠结核、肠道的肿瘤、肠癌、肠息肉等等原因所导致的粘液便,可以完善肠镜检查加以明确。 如果是近期突然发现的,需要考虑是否因为感染了某些病原体而导致的肠炎。如果伴随有大便性状以及习惯的改变,可以完善大便常规,大便细菌培养大便肠道病毒等检查,帮助明确。

胃部CT,通常可以检查出较为明显的溃疡以及胃息肉,胃的肿瘤,胃癌,或者反流性食管炎,以及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的息肉等等。 但是胃部的CT并不如普通胃镜直观以及准确,部分的急性胃粘膜病变以及慢性胃炎,慢性胃炎伴糜烂等等轻微的病变并不能发现。同时胃部CT还不能进行活检,如果发现有问题,并不能通过病理检查加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