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止咳药主要是通过抑制咳嗽中枢发挥镇咳的作用,中枢性的止咳药又可以分成,分为成瘾性中枢性止咳药和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其中成瘾性中枢性的镇咳药主要包括可待因,复方桔梗片等。 近年来,有合成的无成瘾性的中枢性咳嗽药,常用的有右美沙芬、二甲啡烷等,中枢性止咳药只适用于剧烈的无痰的干咳。 它对咳嗽中枢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抑制作用,长时间服用还会成瘾,所以,是一类特殊药品,需要有严格的适应症,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少量,短时间内合理使用。
出现哮鸣音的患者往往表现有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哮鸣音是由于肺内广泛的支细支气管痉挛,在呼气的时候,气流通过狭窄的细支气管管腔而产生的一种病理性的呼吸音。哮鸣音的特点是音调比较高,有点像吹哨子的声音。 在临床上广泛而明显的哮鸣音是诊断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体征。哮鸣音也可以见于其它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气流阻塞,如支气管异物,支气管内膜结核等,急性左心衰时也可以出现哮鸣音。
小孩服用氨咖黄敏口服液,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剂量服用,氨咖黄那敏是一种感冒药物,为复方制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成分,药物过量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痛或胃痉挛、腹泻、厌食、多汗等症状。 2~4天内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过量服用需要检测肝肾功能。过量服用后,首先是要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其次根据根据患儿的症状以及肝肾功能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
肺炎每天输液两次是因为有的药物是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其同细菌接触的持续时间成正比,必须在一天内多次用药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才可以达到最佳抗感染的疗效。 常见的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的药物,所以一天用药多少次跟已经用药几天是没有关系的,主要跟使用的药物代谢特点有关系。
心慌乏力气短多,见于心肺功能的问题。常见的心脏方面的问题是心功能不全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数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心血管疾病史。 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可以出现心慌、气短、乏力,严重时不能平卧和咳出粉红色泡沫痰。病史以及结合心脏彩超等结果可以做出诊断。 引起心慌乏力气短的肺部疾病,常见的有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间质性肺病等。这些疾病可以导致患者的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内换气功能障碍,出现心慌乏力,胸闷气短的症状。建议到医院进行正规的诊治,积极寻找病因。
间质性肺炎是肺间质发生炎症,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的基本改变。间质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是早期可以看到双下肺胸膜下磨玻璃或者是网格状的密度增高影,晚期出现双肺广泛的蜂窝纤维化改变。 如果患者间质性肺炎程度比较严重,两肺广泛的纤维化,x光胸片是可以拍出来的。如果是早期的胸膜下的改变,胸片往往会漏诊。考虑间质性肺炎的患者需要做胸部的HRCT,也就是胸部的高分辨率ct来进行检查。
心肺复苏,首先要判断患者的呼吸和心跳停止,然后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人士的救护,心肺复苏首先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清除患者口腔和气道内的分泌物,然后将患者放平,放置于硬的地面,然后跪在患者的右侧。 选择两乳头连线与胸骨的交叉点为心脏按压点,手掌交叉放置在按压点上面,开始胸部按压,按压的频率保证在100~120次每分钟,按压的深度应该在5厘米左右。按压胸部30次以后,需要进行两次人工呼吸,行人工呼吸一般使用仰头抬颌法。反复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抢救,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复方氨酚烷胺片是一种复方感冒药,成分有对乙酰氨基酚盐酸金刚烷胺、马来酸氯苯那敏、人工牛黄和咖啡因一定比例组成。 儿童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需要谨慎,其中含有的金刚烷胺成分一岁以下的儿童是禁用的。金刚烷胺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对普通的感冒病毒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是无效的,而且对甲型流感病毒的耐药率也非常高。 儿童使用非处方类感冒药需要谨慎,尤其是复方类的感冒药物,成分越多,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越大,使用前建议咨询专业的药师或是医师。
鱼腥草岑蓝合剂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等。感冒可以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机体是由于热邪侵袭导致的感冒患者会出现鼻涕黄、头胀痛、痰粘或黄、鼻塞等症状,可以选用鱼腥草芩蓝合剂可起到疏风清肺、宣肺止咳的作用、缓解感冒症状。 如果是风寒感冒,服用鱼腥草芩蓝合剂就不合适,可能反而会加重病情。
感冒患者多数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的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发热可以出现头疼的症状。出现感冒头疼,可以服用一些感冒药物,感冒药物里面多数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 这是一种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可以缓解发热头疼的症状。如果体温超过38度5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以及服用退热药物。感冒头疼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多饮水,适当的增加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