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是有传染的可能性的。 如果是经过呼吸道传播的病毒,可以传染给他人。病毒性脑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跟肠道病毒的感染有关。在劳累、着凉、淋雨后机体免疫能力低下,病毒入侵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病毒性脑炎。 病毒性脑炎多为急性起病,可导致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遵医嘱服用止疼药物、抗癫痫药物、利尿药物、抗病毒药物,可减轻症状控制病情。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剂,可预防再出血;使用胶体溶液,可扩充血容量、升高血压;使用利尿药物,可改善脑积水的症状。 使用镇静药物可改善癫痫烦躁等症状,使用脱水剂可降低颅内高压。如果已经形成了较大的颅内血肿,需尽快通过手术的方式清除血肿。 患病期间要保持清淡的饮食,不吃油炸、煎炒、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先天性脑积水治愈的概率是比较小的,孩子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或肢体运动障碍。 统计显示,约一半的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在3岁前去世;20%~30%的先天性脑积水患儿可活到成年;38%的患儿智力正常,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退行性变、脑发育障碍、中枢性瘫痪等。 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做B超、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胎儿先天性脑积水,应及时处理,严重时需终止妊娠。
可采取以下办法护理颅骨骨折: 1、在颅骨骨折期间,要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尽快进行急救处理。 2、颅骨骨折合并脑脊液漏时,应该在枕下垫无菌方巾,防止感染。 3、颅骨骨折时应采取卧位,尽量向患处侧卧,利于引流。 4、颅骨骨折鼻漏时,尽量不要用力地咳嗽、打喷嚏。 5、颅骨骨折时,每天可以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洁耳、鼻等部位。 6、如果颅骨骨折导致尿崩症,每天要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其他疾病,例如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淀粉样血管病,也可引起脑出血。平时生活方式不健康也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例如吸烟、酗酒、超重、肥胖等。 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说话困难、四肢麻木、视力障碍等临床症状,可能是脑出血引起的,应尽快去医院的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在脑出血的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止血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降压药物来稳定病情。
脑出血的表现主要包括有以下几方面: 1、脑出血会引起说话不清、不能听懂他人说话等。 2、脑出血可导致面部或肢体的麻木,主要发生在一侧肢体。 3、脑出血可导致双眼的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或重影。 4、脑出血可引起剧烈的头痛,可能还会伴有恶心、呕吐、意识改变等症状。 5、脑出血可引起行走困难,主要表现为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异常。 6、脑出血可导致眼睛震颤、肢体共济失调。
4级胶质瘤是比较严重的。 4级胶质瘤在临床上又被称为低分化胶质瘤,此类肿瘤的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如果被诊断为4级胶质瘤,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法,去除大部分的肿瘤细胞。因为4级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较高,在手术后可以配合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有效抑制恶性细胞的生长繁殖,降低疾病的复发概率,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据统计显示,脑膜瘤全切术后的复发率为20%,部分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80%。 脑膜瘤是一种复发率很高的疾病,预后主要跟肿瘤分级、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切除程度、患者年龄有关。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去除病变组织。在术后配合放疗,可有效地破坏脑膜瘤细胞,降低脑膜瘤的复发概率。 脑膜瘤是一种病程较长的疾病,在接受系统治疗后要定期复查。一旦出现复发的情况要尽快采取措施接受治疗,以延长生存周期。
脑出血并发症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种: 1、可导致一侧肢体的瘫痪或机体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2、可导致说话困难、言语不清、甚至不能听懂他人说话。 3、会导致吞咽或进食困难。 4、可导致记忆力丧失或思维困难。 5、会导致一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患抑郁症的概率增高。 6、可能会导致身体疼痛、麻木,不能够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神经纤维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有药物治疗、放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1、若出现放射性疼痛或烧灼样疼痛,可遵医嘱服用镇痛药。 2、若癫痫发作,需服用抗癫痫药物。 3、若为颅内和脊椎管内单发肿瘤,可行肿瘤切除术。 4、若为眼睑或眶内神经纤维瘤,可行眼睑成形术。 5、若为眼眶壁缺损者,可行眶壁修补术。 6、若因为身体状况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可通过放疗的方法,抑制瘤体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