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包括急慢性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比较严重。 出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时,说明患者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损伤程度较重,容易出现溃疡黏膜出血、穿孔等表现。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2期属于愈合期,属于溃疡的中晚期,也就是溃疡趋于愈合,不属于急性期,出血、穿孔等风险相对较小。这类患者仍然需要规范的服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等药物治疗,促进溃疡黏膜的愈合,警惕出现上述不良后果。
幽门螺旋杆菌155dpm严重与否,取决于具体的检查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查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碳13呼气试验及碳14呼气试验两种方法。 1、如果患者是行碳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值正常范围为0~4dpm,如果检测值为155dpm,则检测值较高,提示感染程度较重。 2、如果患者是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值正常范围为0~100dpm,如果检测值为155dpm,则属于阳性,但是检测值较低,感染程度不算重。
胃内容物反流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或者幽门梗阻引起的。 首先,如果经常有胃内容物反流的症状,经常出现反酸、打嗝,而排气、排便正常,没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可能为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是由于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导致的胃内容物的反流。 其次,如果既往没有反流的症状,而近期逐渐出现胃内容物反流的情况。同时感觉上腹胀,经常恶心、呕吐,并伴有停止排气、排便的情况,需要警惕幽门梗阻。需要尽早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治。
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是指十二指肠及胃黏膜有溃疡改变。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溃疡均属于消化性溃疡,是胃酸分泌增多以及十二指肠胃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导致十二指肠及胃黏膜出现溃疡改变。 通常情况下长期熬夜、劳累、长期精神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以及经常服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物或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容易导致十二指肠及胃黏膜出现溃疡改变。需要积极服用抑酸药及胃黏膜保护药进行治疗,促进溃疡愈合。
查血幽门螺杆菌阳性,意思是感染过幽门螺杆菌。 查血幽门螺杆菌阳性,一般是指化验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通常情况下,既往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或者目前正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都会导致该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 因此,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并不能一定说明目前正在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也可能是既往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目前已经治愈。这类患者需要进一步行碳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明确目前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吹气结果多少是正常的,取决于是选用哪一种检测方法。 首先,如果患者是行碳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值正常范围为0~4单位。也就是检测值小于4单位是正常的,超过4单位说明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其次,如果患者是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值正常范围为0~100单位。也就是检测值小于100单位是正常的,超过100单位说明可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1400DPM比较严重。 如果患者是行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正常值范围为0~100DPM,超过100DPM属于阳性,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患者检测值为1400DPM,这种情况属于强阳性,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较重。 这类患者需要应用三联用药方案,或者四联用药方案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避免诱发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同时需要与家人实行分餐制进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导致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
糜烂性胃炎患者大便稀,是慢性胃炎伴肠功能紊乱的表现。 如果行胃镜检查提示有糜烂性胃炎,同时常年大便稀、不成形,伴或不伴有排便次数增多,而没有便血、发热等症状,可能为慢性胃炎伴有肠功能紊乱导致的。通常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焦虑,或者经常进食刺激性的食物、经常饮食不规律等原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 因此,要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胃不舒服、浑身无力、腿软,可能为急慢性胃炎所致。 首先,如果患者既往没有胃部不适症状,急性起病,突然出现胃不舒服,并伴有浑身乏力、腿软的症状;伴或不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能为急性胃炎引起的,通常是不洁饮食导致的消化道感染。 其次,如果患者常年反复感觉胃不舒服,同时经常会浑身乏力、腿软,一般是慢性胃炎的表现。通常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原因导致的。
拉屎的时候流血,可能为痔疮或者溃疡性结肠炎导致。 首先,如果排便的时候有肛门处滴血,血和便是分开的,血黏附在大便表面,通常是痔疮导致的便血,需要应用痔疮栓肛门注入,改善便血症状。 其次,如果常年反复在排便的时候有便血,血和便是掺杂在一起同时排出的,伴或不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这种情况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便血。这类患者需要尽早行肠镜检查,明确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