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姨妈前的症状,多见于25 ~45岁妇女,症状出现月经前1~2周,月经来潮后迅速减轻直至消失。其主要症状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身体症状:头痛、背痛、乳房胀痛、腹部胀满、便秘、肢体水肿、体重增加、运动协调功能减退。 二、精神症状: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以及饮食、睡眠、性欲改变,而易怒是其主要症状。 三、行为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记忆力减退、神经质,以及易激动等,周期性反复出现为其临床表现特点。
怀孕期间同房,需要戴避孕套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妇科炎症,阴茎上病原菌有可能通过同房,传递给孕妈妈,造成阴道炎。精液能改变阴道的pH值,导致阴道菌群失调,从而诱发阴道炎。阴道炎上行感染,容易造成宫腔内感染、胎膜早破、早产等。 怀孕前三个月和怀孕后三个月,是不可以同房的。怀孕14周~37周之间,可以有性生活,性生活时动作轻柔,避免过频的性生活。
如果平时月经规律,当月经推迟不超过一周时,属于正常。 已婚育龄妇女如果平时月经规律,当月经推迟一周时高度考虑怀孕,建议用验孕棒或彩超明确诊断。当月经推迟一周未来,建议做妇科彩超及抽血化验女性激素六项,明确是否有内分泌紊乱。月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工作太累、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着凉、酗酒、服药、熬夜,生活作息紊乱等,都会导致月经紊乱。 平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学会释放心理压力。
排卵期出血是否需要治疗,由出血量决定。 排卵期出血是因为雌激素在排卵期出现波动,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支持,少量内膜脱落,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是一种生理现象。阴道出血一般在月经周期的第11~16天,持续3~5天,一般出血量比较少,不需要治疗,不会影响受孕。 如果排卵期出血频繁发生,出血量比较多,就需要治疗,可以口服小量雌激素,比如戊酸雌二醇片,或者含有小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
怀孕45天查出子宫肌瘤,需要根据是否继续妊娠,有不同的处理原则。 如果继续妊娠,需要严密监测子宫肌瘤的变化。肌壁间子宫肌瘤会影响胎盘血供及胎儿生长发育。子宫肌瘤过大,孕晚期会导致胎位异常,胎先露下降受阻,影响顺产。产后出现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的几率高。 如果放弃继续妊娠,可选择药物流产或人工流产。流产后定期复查彩超,了解子宫肌瘤变化。当子宫肌瘤影响月经或是肌瘤直径大于5厘米时,建议手术治疗,首选腹腔镜手术治疗。
子宫息肉摘除术是小手术。 子宫息肉分为子宫颈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颈息肉,一般在门诊就可以做摘除术,术后予以抗炎、止血等治疗,不需要住院。 子宫内膜手术,如果彩超提示子宫内膜不均质回声。一般门诊刮宫,就可以达到子宫内膜息肉摘除的目的。子宫内膜息肉较大,蒂较宽,需要住院,在宫腔镜下做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目前这项技术比较成熟,风险较低,也不是大手术。无论是哪种方式的子宫息肉摘除术,术后均需要送组织学检查。
女人下身异味重的主要原因是阴道炎。 女人下身异味重需要化验白带常规,明确阴道炎的类型,然后对症处理。如果是滴虫性阴道炎,需要给予全身用药,如口服甲硝唑片。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未治愈前应避免无保护性生活。如果是霉菌性阴道炎,可选用药物放于阴道内,如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栓剂。如果不能耐受,也可以选择氟康唑顿服。霉菌性阴道炎常常反复发作,无需对性伴侣进行常规治疗。如果是细菌性阴道炎,可口服甲硝唑进行治疗。也可以阴道用药,如甲硝唑栓剂。性伴侣不需要常规治疗。 女性平时需要注意外阴干净卫生,勤换内裤,穿棉质宽松内裤。要避免过勤的性生活,避免导致阴道菌群失调。
剖宫产后一年半又怀孕可以要。 如果可以选择,建议剖宫产两年以后再计划生育。因为剖宫产两年以后刀口会恢复到最佳状态,瘢痕处弹性处于最好阶段。如果剖宫产不足两年,两次胎儿分娩的间隔时间至少要超过18个月。 剖宫产一年半又怀孕,孕期需要严密监测刀口情况。并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过多的摄入蛋白质和脂肪。避免营养过剩致巨大胎儿,加大再次剖宫产的几率。
外阴脓肿首先考虑是前庭大腺脓肿。 生育期妇女多见,幼女及绝经后期妇女少。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病原体侵犯腺管,初期导致前庭大腺导管炎。感染进一步加剧,则形成前庭大腺囊肿,起病急,多为一侧,也可为双侧。初期局部产生肿胀、疼痛、灼热感,检查见局部皮肤红肿,压痛明显。脓肿成熟时,局部可触及波动感,行走不便,疼痛剧烈。 常选择使用喹诺酮类或头孢菌素与甲硝唑联合抗感染,感染控制后需尽早切开引流,以缓解疼痛。前庭大腺脓肿可反复发作。
从怀孕到宝宝出生一共280天。 如果平时月经规律,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共280天,即40周为预产期。如果平时月经不规律,需要根据NT彩超提示的孕周,推算预产期,一共也是280天。宝宝出生的孕周个体差异很大,大部分在40周左右出生,如不足37周,为早产,宝宝体重越低,孕周越小,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 孕妈妈在怀孕期间注意活动,避免剧烈的运动及性生活,加强产检,避免宝宝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