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李东明博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真菌亚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人和动物真菌学会会员。1984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并获医学学士学位,1998年、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分获医学硕士及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荷兰皇家科学院真菌多样性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领域为感染性皮肤病、深部真菌病、结缔组织病、色素斑及各种疑难疾病。发现新病及新致病菌多种,对一些重危、致死性感染独树一帜。在中华医学杂志“急重症抢救”、“疑难病例析评”和“专家论坛”栏目发表系列论著,其创新性报道分别发表于LancetInfectiousDiseases、StudiesinMycology、JAmAcadDermatol等感染、真菌学及皮肤病学科权威杂志。主要工作如下:1.将脑暗色丝孢霉病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治疗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否定了国际权威所持有的有关该病是亚洲人种族易感的,不可治愈的等观点,提出该病是全人类易感的,经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非致死性感染。(LancetInfectDis.2009;9:37683)2.发现II型坏死性筋膜炎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动脉内感染性血栓,首次将抗凝剂如肝素应用于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并提出多位点切开引流的新观点。(LancetInfectDis.2006,6:456)3.发现并命名“黑斑病(Nigramacula)”及其致病菌种“表皮假黑粉菌(Coniosporiumepidermidis)”;(StudMycol2008;61:131–136;JAmAcadDermatoldoi:10.1016/j.jaad.2009.06.006)4.命名描述我国独特的脑外瓶霉新种“亚洲外瓶霉”;(MedMycol2009;47,1:101109)5.发现并命名“急性阴囊溃疡”;(临床皮肤病学杂志。2007,36(11):72223)6.诊断北京地区首例颚口线虫病,并在世界上首次以英文报道我国颚口线虫病发病状况;(AmJTropMedHyg2008;80:185187)7.报道首例肌肉黄曲霉感染;(ClinTransplant2008:22:508–511)8.报告我国首例鸡禽小孢子菌感染。(中国真菌杂志。2007;2:1567)学术兼职目前为中华医学杂志、JAmAcadDermatol、InternlJDermatol、JMedMicrob、MedMycol、AmJTropMedHyg、AfricJMicrobRes特约审稿专家,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获奖情况2008年被收录至美国世界名人录(Who’swhointheworld)。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普通门诊 |
||
周三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专业特长皮肤肿瘤、过敏、美容、皮肤镜及皮肤病理
擅长:1、过敏性皮肤病:湿疹、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的病因检查、诊断、治疗2、激光治疗,皮肤美容
擅长:银屑病、美容、过敏
擅长:1.过敏性和免疫相关性皮肤病:湿疹,接触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荨麻疹,药疹,银屑病,结缔组织病等。2.皮肤肿物:色素痣、囊肿、基癌、鳞癌、恶黑和皮肤淋巴瘤等。3.色素性皮肤病:白癜风和各种原因所致色斑。4.感染性皮肤病: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性皮肤病,如痤疮,疖痈,癣病,病毒性疱疹等。5.皮肤外科。
擅长:长期从事皮肤性病专业临床工作,致力于皮肤病的临床诊治及皮肤病理诊断,结合临床及病理,诊断及治疗银屑病、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美容性皮肤病以及感染性皮肤病等。
三级甲等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本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党校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育新花园小区(第二门诊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9号(海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