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历教育经历1982年9月-1987年7月: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9月-1993年7月:北医大第三医院眼科,获医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2001年7月:JohnsHopkinsHospital,USA.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1987.08-1989.08浙江省宁波市第二医院眼科住院医师1993.8-1998.04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治医师1998.05-2003.04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3.05-至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科研工作①视网膜神经细胞变性性疾病的相关机理研究。2000年4月至2001年7月,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威尔玛眼科学院,师从世界著名的眼科病理学家曹安民教授,做题为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理的博士后研究。视网膜神经细胞变性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等)是眼科重要的致盲眼病,其共同的最终细胞死亡途径为细胞凋亡。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类疾病还没有很好的根治措施,其主要原因是对于其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人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以研究转录因子NFkB对于视网膜神经细胞(感光细胞及神经节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为切入点,探讨阻断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性,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IncreasedNuclearFactorkBp65ImmunoreactivityFollowingRetinalIschemiaandReperfusionInjuryinMice.”已经在2003年美国神经科学研究杂志正式发表(IF3.239),并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眼科学术大会优秀论文铜奖。②近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角膜创口愈合机理的研究。主要研究近视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发生机理、以及药物预防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疗效。其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中华眼科杂志的核心期刊上。③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机理研究。近视是眼科的常见疾患,其发生发展机理尚未明了,临床上尚无从根本上阻止近视进展的方法。我们建立动物的近视眼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及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轴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机理,试图为阻止近视的发生及发展寻求新的治疗途径。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普通门诊 |
||
周三 | |||
周四 |
普通门诊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三级甲等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本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党校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育新花园小区(第二门诊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9号(海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