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分子病理学以及遗传易感性,通过大宗乳腺癌病例对照研究,发现中心体调控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对这些遗传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有利于科学评价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以及评估患者预后,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已经发表论著37篇,其中在CancerResearch、JournalofPathology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著24篇,累计SCI影响因子80多分,累计被引用200多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2.12015.12):中心体调控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2.12014.12):Centrob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2012.92014.9):人偏肺病毒引起北京地区人群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12010.12):Centrobin与Brca2相互作用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8.12010.12):乳腺癌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863”计划(2008.72010.6;):鼻咽癌早期诊断新方法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12009.12):Brca2的结合蛋白MAGED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
周三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长期从事临床病理工作,具备一定的病理诊断知识和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除了熟悉各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外,尤其擅长于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肾脏病病理和移植肾病理等,能够较好地独立处理相关疑难病例。
擅长:主要从事软组织和骨关节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水泡状胎块(葡萄胎)的病理诊断。擅长各种类型软组织肿瘤,如尤文肉瘤Ewing/PNET、滑膜肉瘤、脂肪瘤/肉瘤、横纹肌瘤/肉瘤、平滑肌瘤/肉瘤、血管瘤/肉瘤、结节性筋膜炎、韧带样瘤等;各种类型骨关节肿瘤,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腱鞘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骨转移癌等;完全性及部分性葡萄胎的病理诊断。注重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RTPCR等分子病理学方法
擅长:从事病理诊断、科研、教学等工作13年,擅长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擅长:从事病理教学,科研及病理诊断工作10年,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尤其是前列腺和肾脏的肿瘤病理学。
擅长:神经系统肿瘤(胶质瘤、髓母细胞瘤等)的瘤病理诊断及分子检测;妇科肿瘤病理诊断。
病理检查是指取之于人体的组织、细胞或体液,制作成病理切片后在
三级甲等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49号(本院);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党校院区);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育新花园小区(第二门诊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9号(海淀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