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小儿内科常见病;儿童重症心肌炎、心律失常、川崎病合并冠脉瘤、心肌病、心功能不全、...
1989年毕业于首都医学院儿科系,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1994年晋升主治医师,2002年晋升副主任医师,2008年晋升主任医师。2010年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硕士学位。2003年2006年参加北京市首发基金《儿童过早搏动的调查及过早搏动儿童远期预后》课题,作为参加者和结题负责人;参加《营养转型期儿童成人慢性病综合性防治》中高血压儿童的长期追踪及临床诊断标准的拟订,现场血压测量及随诊。参加北京市首发基金《川崎病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估测、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课题,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课题负责人。2006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06年2009年参加北京市首发基金《朝阳区儿童先心脏病网络筛查》项目,作为首都儿科研究所负责人,参加对基层保健人员的培训、指导和检查。作为课题骨干,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脂肪代谢调控与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中的课题,关于儿童肥胖的遗传调控与体内外环境作用机理研究。2012年度首都儿科研究所“科技北京”领军团队的骨干成员。毕业后一直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管理心血管病区及门诊工作,熟练诊断处理心血管疾病及小儿内科常见、多发疾病,积累了较多临床经验.参与在儿科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擅长疾病:小儿内科常见病;儿童重症心肌炎、心律失常、川崎病合并冠脉瘤、心肌病、心功能不全、风湿性心脏炎、先天性心脏病诊断、高血压预防、诊断及治疗。例子:1、患儿女4岁。主因“发热2天,惊厥5次”入院。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诊断:重症心肌炎,阿斯综合症。立即给以大剂量皮质激素、VitC、果糖、辅酶Q10、心内临时起搏器治疗。密切观察,积极抢救,5天后病情稳定,心电图好转,撤除心内临时起搏器,继续治疗4周,心电图恢复正常,可以出院观察,定期随诊2年,无后遗症。患儿男8个月。主因“发热4天,眼睛红2天,皮疹3天”入院,经过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扩张,最大处8.9mm,立即给予丙球、肝素及营养心肌、血管的药物治疗,两周后血管略有回缩,继续治疗2周,病情稳定,出院治疗。长期服药随诊,心脏彩超未见血栓形成,治疗6年余,冠脉血管恢复正常。停药后未见复发,小儿生长发育正常,心功能正常,体力活动同正常儿童。
时间 | 上午 | 下午 | 晚上 |
---|---|---|---|
周一 | |||
周二 |
普通门诊 |
||
周三 |
普通门诊 |
||
周四 | |||
周五 | |||
周六 | |||
周日 |
擅长:擅长心脏内科的常规检查、诊断以及后期治疗。
擅长:川崎病,感染性心肌炎,心肌病,新生儿及儿童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小儿心力衰竭等。
擅长: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损害、川崎病、冠脉病变、高血压、心力衰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迷走性晕厥、心包疾病、心内电生理、小儿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治疗等。
擅长: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损害、川崎病、冠脉病变、高血压、心力衰竭、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迷走性晕厥、心包疾病、心内电生理、小儿射频消融术、起搏器治疗等。
擅长:急慢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川崎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心脏病(扩张型、肥厚型、限制型),急慢性心肌心包炎,缩窄性心包炎,风湿热(心脏炎、心包炎、关节炎、瓣膜病、舞蹈症),各种类型心律失常(早搏、各种异位心动过速、各种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内心脏电活
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另一种是血清胆碱
血液酸碱度又称血液pH值,即血液内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是判
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检测一般叫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癌胚抗原是一种人类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也可作为细胞膜结
三级甲等
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56号